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检测(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8:0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举世闻名的秦长城与秦始皇陵,它们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繁多的赋税 B.沉重的徭役 C.苛刻的兵役 D.高度集中的土地

3.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

4.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6.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7.“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A.丝 B.棉 C.毛 D.麻

8.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9.唐代著名诗人陆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了当时的( )

A.彩陶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

1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1.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

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13.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1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5.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右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16.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痎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宋朝经济没有均衡发展

17.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 杂税变化趋势图

18.读右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9.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情景,这一情景( )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明代或清代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 2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题1 号 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的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7分)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6分)

(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人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你认为马戛尔尼的感慨符合历史实际吗?为什么?(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开元通宝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清代广州十三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思考唐朝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对外贸易的表现有哪些?(6分)(列出2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实行什么样的政策?(2分)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专题检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0jc2y8tp4i6jp0x0f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