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7:02: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首位使用启发式教育法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孔子 √ B.赫尔巴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解析:解析:《论语》: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素质教育的核心点是( )。 (分数:2.00)

A.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 B.其基本内容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其终极效果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 D.其方法不拘一格

解析:解析: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点。

3.“寻人启事”写成“寻启事”易引起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特点。 (分数:2.00)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

解析:解析:这样做易引起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对比特点。 4.平时人们所说“一心二用”是( )。 (分数:2.00)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

解析:解析:“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5.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 (分数:2.00) A.观察法 B.实验法 √ C.调查法 D.问卷法

解析:解析: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6.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 (分数:2.00) A.知识的领会 √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解析:解析: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7.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分数:2.00) A.合作模式 √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接受模式

解析: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8.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分数:2.00)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 D.组建班集体

解析:解析:了解学生集体必须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基础。

9.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分数:2.00)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 D.正常状态

解析:解析: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健康在自身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10.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模式是( )。 (分数:2.00) A.课堂教学活动 B.课堂自学活动 C.综合实践活动 √ D.远程教学活动

解析:解析: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 1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 (分数:2.00)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解析:

12.人类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分数:2.00) A.《学记》 √ B.《大教学论》 C.《论语》 D.《普通教育学》

解析:解析:《学记》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3.少年期性意识发展到( )阶段。 (分数:2.00) A.两小无猜 B.接近异性 C.疏远异性 √ D.理智恋爱

解析:解析:少年期性意识发展到疏远异性阶段。

14.智力就是( )。 (分数:2.00)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 D.特殊能力

解析:解析: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15.在我国,最早把“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分数:2.00) A.孔子 B.孟子 √ C.荀子 D.老子 解析:

16.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 )。 (分数:2.00) A.教育条件 B.社会条件 √ C.客观条件 D.物质条件 解析:

17.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分数:2.00)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

解析:解析: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8.培养创造力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话题,创造力是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中的一般性能力包括( )。①观察力②毅力③实际操作力④洞察力(顿悟)⑤信息检索力 (分数:2.00) A.①③⑤ √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解析:解析:智力因素中的一般性能力包括观察力、实际操作力和信息检索力。

1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 )。 (分数:2.00)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

解析:解析:这种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20.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分数:2.00) A.主体 B.客体 √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解析:解析: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2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分数:2.00)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E.科学发展观

解析:解析: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22.下列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学派的有( )。 (分数:2.00) A.铁钦纳 B.苛勒 √ C.霍尔 D.考夫卡 √ E.韦特海默 √

解析:解析: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霍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分数:2.00) A.幼儿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E.学历教育 解析:

2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分数:2.00)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功用性 D.专制性 √ E.刻板性 √

解析:解析: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和刻板性。 25.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分数:2.00) A.发展性原则 √ B.激励性原则 √ C.合作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 E.多元化原则 √

解析:解析: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

2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是( )。 (分数:2.00) A.社会因素

B.主观努力 √ C.遗传 √ D.学校教育 E.客观条件

解析: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主观努力和遗传。

27.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影响其诞生的学科理论有( )。 (分数:2.00) A.计算论 √ B.信息论 √ C.控制论 √ D.系统论 √ E.认识论 解析:

28.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分数:2.00) A.图像记忆 B.声像记忆 C.按语义类别 √

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 √ E.主观组织 √ 解析:

2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有( )。 (分数:2.00) A.随机应变 √ B.因势利导 √ C.掌握教育方式 D.掌握教育分寸 √ E.“对症下药” √

解析:解析: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通常有如下的表现:(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分寸。 30.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 (分数:2.00) A.间接性 √ B.主观性 √ C.概括性 √ D.可操作性

解析:解析:表象的基本特征有间接性、主观性和概括性。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 (分数:2.00)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 D.靠制度 √

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来保障。” 32.下列属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是( )。 (分数:2.00) A.教育者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w23o7asxo4ddq3430jm4g4gh0kze500yi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