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经济上逐步被逼“断奶”,从全额拨款“养”事业到自负盈亏“找饭吃”,“以商养人”、“以商养文”几乎成了各地工人文化宫不约而同、实属无赖的选择。先是破墙开店,继而出租场地做房东,职工图书馆无钱添新书,工人电影院也生存不下去,唯有卡拉ok歌厅坚持到90年代末,又被社会众多设备优良的歌舞厅所挤垮,再后来有的地方索性把文化宫整体转让,要么成为商品市场,要么改为娱乐中心,大量与“工人”、“文化”不沾边的项目都来抢占这块“黄金宝地”,工人文化宫:工人阶级心中最响亮的品牌,今天显得如此尴尬。尤其是县级文化宫、俱乐部,最困难的时候连职工的基本工资发放都成问题,只好下岗再就业,如今大多县级文化宫只剩下一枚公章一块空招牌了,文化宫的工作人员没能享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待遇,而日渐成为工会的负担,广大职工群众只能慨叹“文化宫里没文化”了。
今日中国,工人阶级有他唯一自己的工会,那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有他唯一自己的文化教育活动场所,那就是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工人文化宫的改革与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一种必然,但无论怎么改,其繁荣职工文化的宗旨不能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性质不能变,变了、改了就不再是工人的文化宫了。然而,尽管社会上各种高档娱乐场所在不断增多,却不是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能“买单”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满足了全体职工对基本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理应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工人文化宫与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并列为公益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国总工会[2005]42号文件《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也
第 9 页
作了充分的说明。全国政协委员、全总宣教部部长谷常生疾呼,应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使其能享受到与政府投资的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等的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使全国各级工会从事职工文化教育工作的同志感到无比振奋,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明天”诸多思考与希望。
希望一: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济上对它采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模式是不公平的,要使这个老品牌焕发青春,真正体现“公益”二字,希望全国总工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尽快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调整、重点扶持的要求,统一下发文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根本问题,对各地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加大投入力度,把人员和各项活动经费恢复纳入地方财政和工会拨款之中;同时为文化宫“减负”,减免与公益性事业不相干的多种税收,使其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希望二:目前不少县级文化宫的文化阵地、资产被以各种形式侵占或部分侵占,或改做他用。希望地方政府和工会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问题上采取保护和恢复性措施,按照《工会法》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享有文化娱乐和学习的权利。
希望三:为建好、管好工人文化宫,希望各级总工会选派本级工会分管职工文化教育工作的副主席,兼任工人文化宫主任,加强领导,帮助文化宫排忧解难处理实际问题,并把他们的“乌纱帽”和工人文化宫的业绩扣在一
第 10 页
起。
希望四:作为工人文化宫的自身建设,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引进专业人才,一要靠地方政府、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二要靠自己动脑筋、搞创新,通过进一步拓展文化投、融资渠道,降低门槛,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文化的营造之中去。
曾经为新中国工运和职工文化事业作出辉煌贡献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不管所处的社会时期如何,都是全体职工开展文化和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党与工人阶级、工会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坚信,有党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有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工人文化宫的生机一定会充满希望,再现辉煌。
2、项目背景
随着进贤县改革开放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劳动工人,尤其是近年来进贤县工业的发展迅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仅2007年进贤县工业增加值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76%,工业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3.0%,规模以上企业99个,比上年增长14个,增长16.47%,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进贤县在岗职工总数21241人,比上年增长5.9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总数3062人,比上年增长231.7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26人。
不断增多的工人数量,使得工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丰富的生活和物质需求的满足也使得工人们热切期盼精神文明生活的充实,进贤县工人文化宫现有的资源和落后的设施已经难于满足社会的需
第 11 页
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团结工人阶级也是我党加强社会建设和执政能力的目标和关键手段,因此,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文化事业有其必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进贤县工人文化宫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位于县城老城区,随着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的日益扩大,现有的工人文化宫无论从场地、设施上都很难满足广大职工学习、娱乐的需要。因此,新建县工人文化宫是不断完善和满足进贤县社会基础事业、工人们的需求,项目的建设经分析具有以下几点必要:
1、是构建进贤县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贤县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下,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治国执政思想,使得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权益等到了进一步的维护,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和进一步团结工人阶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7年,进贤县在岗职工总数21241人,比上年增长5.9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总数3062人,比上年增长231.7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26人。保障和丰富进贤县工人阶级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工人之家”“工人学校”的作用,是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是加快进贤县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进贤县文化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县图书馆内设办公室、采编辅导部、外借部、阅览部和书库。馆藏图书,除去剔旧、破损、赠送书籍外,
第 1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