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王朝建立后,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西周王朝 A. 是单一民族国家 B. 有一定的统一性 C. 实行土地国有制 D. 有一定的集权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材料体现了商王时期是异姓国林立到周王朝时期强调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因此这里强调的是国家民族的统一性,故B选项正确;这时期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也没有体现单一的民族国家,故A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从商朝的异姓国林立到周朝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主要反映了商到周朝加强统一性的趋势,而不是实行土地国有制,故C选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时期建立,材料没有体现集权,故D选项错误。
- 1 -
2.下图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对图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此生活场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图中生活以土地国有制度为前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 D. 反映了古代富足祥和的农家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图片是牛耕和女织的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A选项没有对图片信息解读,图片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而不是土地国有制,故B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无法达到“富足”,故D选项错误。
3.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 文官政治发达 B. 监察体系完备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皇权相权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 宋朝的御史台和
- 2 -
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武将权力过大的教训而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文官政治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治天下”“ 御史台和谏官合一”等信息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没有强调监察体系是否完备,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活跃,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故D选项错误。
4.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说: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材料反映当时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工业革命影响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可知,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发家致富,说明这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放弃,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体现了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而发家致富的现象,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故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影响中国是在近代,故D选项错误。
5.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这反映出 A. 中国农村耕织分离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D. 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 3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 “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等信息可知,西方国家先进的纺织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且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冲击我国传统手工业,推动自然经济的瓦解,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物美价廉的棉纱大量进口而冲击我国传统手工业,反映了我国自然经济的瓦解,没有体现农村耕织的分离,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现象,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外国商品的倾销而冲击我国传统的手工业的问题,没有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6.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C. 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D.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工人为主力,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故C选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A选项错误;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作用是主力军的作用,故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没有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故D选项说法有误。
7.在20世纪的某个时期,我国新增的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这反映了人民群众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