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创造幸福,是创造社会的幸福,更是创造个人的幸福。学生在学校其中获得幸福感,是教育成功的最终标志。班主任的使命就是帮助青少年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感受幸福,这是班主任感受职业幸福的根源。
一、 班主任的职责和角色定位: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职责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而角色是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的。作为一个班的核心教师班主任,我们在各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面前,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有人说班主任应该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在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消失了;有的班主任当“保姆”,学生的吃饭睡觉、游戏活动都得监视,牺牲自己所有的闲暇时间;有的班主任当“警察”,
每天都在寻找“小偷”、“破坏分子”;有的班主任当“法官”,每天审理一个个“案件”……在自己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学生的悲苦与凄凉。 二、班主任工作现状:
从目前来看,班主任的职业生涯目前还存在“三无”、“三高”现象:
一是班主任职责无边界。学校中凡与学生有关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班主任,都由班主任来协调解决。班主任工作无边界,还表现在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具有无边的责任,这是造成班主任负担过重、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二是班主任发展无阶梯。班主任是一个没有职级的岗位,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要持续不断努力,就可以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还有特级教师称号。管理干部有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级别。只有班主任这个岗位是一个无阶梯的专业管理岗位,班主任之间的差异只有工作年限的差异,而没有专业职称上的区别,在政策上没激励其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是班主任职业生涯无规划。做班主任的很少出于自愿,既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思想准备,做一年是一年,没有热情和追求;不研究、探索班级管理的特点和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班级工作被推着向前走,上级安排做就做,不安排就不做。
现在的教师面临“三高”,分别是帽子戴得高,人们冠之
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家长期望高,家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心理压力高,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使教师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职称评定等压力,要想做好工作实在困难。干工作心态很重要,心态决定能否成功。只有心态好了,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好。因此,提升班主任职业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三、什么是班主任的幸福感? 1、班主任幸福感的意义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胡总书记对教师的希望给我们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心理健康决定了班主任能否有职业幸福感。一个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更会增加师生矛盾与冲突,一贯惩罚、报复学生,学生就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正平说:“只有幸福的班主任,才会关怀学生的幸福,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有幸福感的班主任,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有幸福感。很难想像,一个整天视学生为敌人,非打即骂,讽刺挖苦,满腹牢骚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