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审美与艺术鉴赏期末考试
姓名: XX 专业: XXXX管理 学号: 2009XXXX
一、名词解释(20分)
1、审美趣味:是指由于长期的经验,人逐渐地获得从感性上评价某种审美属性的能力。即根据直接感情,根据是否喜欢该对象或现象,从而确定它的审美价值和区分美丑的一种能力。 2、蒙太奇:是指通过镜头的剪辑组合,使影片空间转移,时间急剧变化,造成不可思议的视听效果。
3、艺术的本质: 可以从四个角度来阐释,①情感:艺术是至情的流露,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②形象:离开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便没有艺术可言。③审美:艺术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④中西方的不同认识:中国人早就认识了艺术的本质,情感说早就发端;西方长期是摹仿说一统天下。
4、好照片三要素:包括①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要有一个主题。 ②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角。 ③一幅好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
二、简答题(30分)
1、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对主体修养的要求有哪些?(10分)
答:(1)有美感的眼睛与耳朵
首先,艺术鉴赏的成功,要以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为前提。其次,艺术鉴赏能力的保持
与提高,要求鉴赏者能够培养和保持虚静的心怀。再次,艺术鉴赏的成功与否,要看鉴赏者的阅历是否能与作品产生共鸣。鉴赏者的阅历的加深,也会促使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 (2)鉴赏是一种创造
艺术鉴赏对于艺术作品意义的实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接受美学中尤其得到
了强调。艺术鉴赏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方面。
(3)纯正的趣味
在艺术鉴赏中,根据直接感情、根据是否喜欢某种艺术作品,从而确定它的艺术价值和
区分美丑的能力叫做趣味。纯正的趣味,就是要在艺术鉴赏中,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和高尚的鉴赏眼光,把握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2、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10分)
答:(1)欣赏雕塑“立体造型”的美。
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它的根本特征是“立体性”。因此,我们欣赏雕塑艺术,不是观看它是否“像什么”,而是体会它的体积传达出的情感意味。
首先,欣赏雕塑艺术应该从它体积的美和体积组合所形成的节奏韵律入手。人体雕塑特别重视用体形和体形的组合变化(形体动作)表达感情。如罗丹的雕塑都是借形体和每条肌肉来表达感情的。西方现代雕塑使人体抽象化,而其审美实质依然是雕塑体积之美,是借形体和形体的组合变化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其次,观赏雕塑的立体造型的美包括欣赏它的“影像”。一件雕塑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赏到各种不同的“剪影”效果,是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2)感受雕塑“瞬间凝炼”的美
雕塑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它以静止形象表达生动的现实意义。它捕捉生活的刹那,运动的瞬间,以凝固的瞬间形象体现人物或事件的现实意义和感情,达到以静示动的艺术效果。《掷铁饼者》的筋肉紧绷的弯曲的身躯,预示着即刻力量博发的一掷;《马赛曲》中的四个战士,都显示着跃跃欲试的战斗激情;罗丹的《巴尔扎克》,伟人在宽大的睡衣中依然进行着激烈的思考,那线条简括的造型造成的朦胧性更加强了作品的动感,使人们似乎听到巴尔扎克在说,“拿破仑用剑做不到的,我的笔要能做得到”。
(3)体会雕塑“象征、装饰”的美
黑格尔说:“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
例如:校园主楼前的《一群鸟人》
纪念性雕塑往往是某一时代的标志,积淀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大多是城市的象征与装饰,它们立于公园、大道、广场等公共场合,起着装点城市、装饰建筑物的作用。雕塑的这种装饰作用有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雕塑本身的艺术美,二是雕塑与城市、建筑、绿地等统一和谐的环境美。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在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塑,广场街道和雕塑,
以至山川和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3、工艺美术的鉴赏方法有哪些?谈谈你对中国工艺品的理解与审美感受。(10分)
答:工艺美术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工艺美术,可以说人人都是“欣赏家”。但是,要真正学会鉴赏工艺美术,还必须懂得工艺美术的造型规律。
1、要懂点视觉美学。
工艺美术设计,特别是现代工艺设计,对形式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懂点有关视觉美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1)结构美:工艺品中的结构美,是指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它与自然形态的结构有本质的不同,它是抽象的结构形式。即便是以写实手法设计的工艺品,其结构也是经过加工和美化的。工艺设计中的结构美,是与形式法则直接联系的。
(2)色彩美。工艺品中的色彩,是工艺形象表面反射光波后在人的视觉中引起的感受。现代光学、色彩学的研究,使色彩的情感因素更为明显。
2、在实践中学会欣赏
工艺产品是由人设计的,反过来,人对工艺产品又有选择的权力。而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该产品的鉴别过程。这里有产品设计方面的因素,也有消费者个人爱好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
通过对工艺设计和制作的参与,来提高工艺欣赏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可试试。
工艺美术的欣赏虽然有独特之处,但和其他艺术欣赏规律又是相通的。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更有助于鉴赏工艺美术。
对我国工艺品的理解与审美感受: 1、中国陶器的主要特征
(1)采用的成型方法有三种。一是全部用手捏制,二是用泥条盘筑;三是原始的模制法。
(2)质地细腻。制作时先在陶胎表面施以白色,称为陶衣,再绘上黑红两色的纹样。纹样以几何纹和动物纹最为突出。
(3)彩陶的样式多样,分布地区很广。
(4)从彩陶造型来看,器型多为圆球形。
(5)著名的产区:我国的陶器延续很长的时期,各代都有传承、发展,并形成著名的产区。
2、审美感受
彩陶的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各种类型的彩陶又各具特色:半坡彩陶,造型朴实厚重,彩绘纹样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为引人注目;庙底沟类型彩陶以几何图形为主,图案变化多样; 马家窑类型彩陶,特别注重彩绘装饰,有的饰满全身;半山型彩陶,造型更为优美,最有特色的是瓶颈饰有“折沿”,形象丰满深厚,稳重大方。
原始彩陶以其生动质朴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揭示了集实用与装饰于一身的工艺特点,对于我国工艺美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论述题(50分)
1、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怎样的人?结合自己学习这门课的过程,谈谈体会。(30分)
答: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
1、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淡化了以往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重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其主要目的,从能力的培养转向全人的塑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塑造高尚健全的人格。蔡元培曾经指出,一种人不许别人自由,自己有所凭借,剥夺别人自由,因此有奴隶制度、阶级制度;又有一种人甘心不自由,自己被人束缚,不以为束缚,甘心忍受束缚,这两种人格都是畸形的人格。
美育高扬自由精神。自由绝非放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美育培养自尊人格。美育呼唤自主平等。
2、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最为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对人生潜能、目标感、成就感等终极意义的认识。美育有助于引导受教育者平衡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超越现实的物质诱惑,执著于精神领域的追求。
3、与艺术与美摩挚越多,心灵越敏感,对人生世相看得越清楚而深刻,越能够潜人到人们思想的最深处,潜入到人们包括自己的潜意识中;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越高,越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常人不能感受到的最微妙、最有趣味的部分。浸润于艺术、美和审美中的人,不仅对苍生有着广博的同情,对人生快乐的体验也是深人肺腑、刻骨铭心的。浸润愈深,生命
的境界愈丰满、愈浓郁。人生与艺术一体化,整个生命成为追求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自由活动。
4、只有以艺术的心态去生活,才能把自由的劳作当作享受,把艰难的人生当作逍遥游。
学习这门课后的体会:
说实话,开始选择这门课的意图还真是为了学分,当然选择该课程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向,毕竟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有一定的审美功底与审美心境,自身也比较喜欢在生活中不断地去接触艺术,欣赏艺术。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在这门课上学到了许多许多知识,还有看待事物的心态、处世的态度都有所提升。这当然离不开老师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点点滴滴的影响、感染。老师课堂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看待事物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让人不觉为之钦佩。现代多数人只顾一味的追求和拥有,觉得最终的成功就是获取,只有得到了,才能证明什么。然而在老师看来,经历了,就是最珍贵的,又何必拥有(不知当否,仅仅是我的理解)。我想这一点,作为现今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品读。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审美与艺术也有了从新的思考和理解。正如上面提到的,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应淡化以往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重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学生需要自由的去学习,这样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品行的塑造,能力的提高。过于死板的教学,只能禁锢学生的思想,难以创新,有所进步。另外,要淡化学生功利主义的盲目追求性,这需要学校有一个切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政策。还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慢慢的觉得,其实人可以活得很轻松,关键就在于你怎么看待你面临的事物,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心态,一切让它顺其自然,坦然面对便是。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些,其实生活是很美好的。
其实,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重要的是,把学到的都放在内心深处了,留着慢慢领会,以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慢慢的习得。
2、结合你所喜爱的电视作品,谈谈电视艺术鉴赏的基本途径。(20分)
答:如何认识、理解、把握电视艺术美,是一个与审美主体密切相关的课题。
电视艺术鉴赏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感受、理解电视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