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后,南北红灯亮并维持30s。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东西绿灯亮25s后闪亮,3s后熄灭,东西黄灯亮,黄灯亮2s后,东西红灯亮,与此同时,南北红灯灭,南北绿灯亮。南北绿灯亮25s后闪亮,3s后熄灭,南北黄灯亮,黄灯亮2s后,南北红灯亮,东西红灯灭,东西绿灯亮。依次循环。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示意图及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设计要求:(1)首先对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产生与发展、主要
性能指标、分类、特点、功能与应用领域等进行简要介绍;
(2)设计选用西门子S7-200 系列PLC,对其I/O口进行
分配,列出PLC控制程序(梯形图进行截图,语句表可直接拷贝)并对程序作出解释;
(3)总结: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心得体会。
题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概况 1.1 PLC的定义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是为了取代继电器控制线路,采用存储器程序指令完成顺序控制而设计的。它仅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采用开关量控制,实际只能进行逻辑运算,所以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采用了16位和少数32位微处理器构成PLC,使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概念、设计、性能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采用微处理器之后,这种控制器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当初的逻辑运算,增加了数值运算、模拟量的处理、通信等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为PC。但是为了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相区别,长将可编程控制器仍成为PLC。
随着可编程控制器的不断发展,其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曾于1982年11月颁布了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一稿,1985年1月
发表了第二稿,1987年2月又颁布了第三稿。1987年颁布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如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是带有存储器、可以编制程序的控制器。它能够存储和执行命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
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相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1.2 PLC的工作原理
PLC实质上是一种专用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近,在结构上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模块,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配置。
按照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构成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由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可编程控制器通过循环扫描输入端口的状态,执行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任务,其操作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1 PLC操作过程
PLC输入模块的输入信号状态与传感器信号相对应,为传感器信号经过隔离和滤波后的有效信号。开关量输入电路通过识别传感器0、1电平,识别开关的通断。
CPU在每个扫描周期的开始扫描输入模块的信号状态,并将其状态送入到输入映像寄存器区域;CPU根据用户程序中的程序指令来处理传感器信号,并将其处理的结果送到输出映像寄存器。现代的PLC已经具备了处理模拟量的功能,但是相对于开关量的处理较复杂一些。PLC输出模块具有一定的负载驱动能力,在额定负载以内,直接和负载相连,可以驱动相应的执行器。
在PLC处于运行状态时,从内部处理、通信操作、程序输入、程序执行、程序输出,一直循环扫描工作。
1.3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