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钢6#高炉提高炉顶压力操作实践
摘要:对提高6#高炉炉顶压力的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精心操作,优化上、下部调剂,改善煤气利用,加强对设备的点巡检等基础工作,切实减少高炉入炉粉末等措施,使2013年平均炉顶压力提高至0.185Mpa,取得了炼铁成本有效降低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炉;炉顶压力;高炉操作;低成本
前言
高压操作的思想早在1871年就为法国冶金学家贝塞麦所提出,1950年以后,高压操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高炉提高炉顶压力操作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中后期,为鞍钢9号高炉,炉顶压力为0.06~0.08MPa。紧接着国内新建大高炉全部采用高压操作,炉顶压力达到0.1~0.15MPa。70年代后新建的大中型高炉,特别是宝钢巨型高炉炉顶压力达到0.2~0.25MPa,跃居世界先进行列。高炉高压操作是实现高炉高效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高炉顺行、低硅冶炼、提高煤气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及提高TRT发电效率等。
1.6#高炉炉顶压力现状与行业水平对比分析
近年以来,6#高炉炉顶压力工艺技术潜力未充分发挥,顶压徘徊在全国同类型高炉中下游水平,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6#高炉炉顶设计压力为0.2MPa,高炉装备水平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设备上完全可以满足提高顶压的要求,但高炉炉顶操作压力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与设计值也有较大距离。2011年平均仅为0.158Mpa,2012年较2011年有巨大进步,达到了0.170Mpa,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仍然较大。2012年从全国30座同类型高炉统计数据分析,平均顶压达到0.175MPa,其中最高的顶压达到0.210MPa;最低为仅为0.134MPa。随着操作技术的进步,炉况顺行度的改善,使继续提高顶压成为必然。
2.制约提高6#高炉顶压的影响因素
①炉况顺行欠佳。长期以来炉况波动时有发生,甚至发生炉况失常,高炉操作不能进一步强化,操作参数波动较大,制约了顶压提高;②设备维护保养水平低下。炉顶设备、送风系统漏风、跑气等影响顶压提高;③节能意识有待加强。对成本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眼光,没有充分发挥出TRT设备的潜力,节能缺乏系统的思想;④外围不利因素的影响。受上游系统的影响,高炉频繁休、复风,休风率居高不下使顶压平均水平受到影响。
3.主要采取的措施
3.1减少粉末入炉,改善料柱透气性,为提高顶压创造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