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环县思源实验学校 姜玉林
一、试卷考查知识点:
1、 7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以及比大小(主要体现在第一﹑四题) 2、立体几何图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二、三题)
3、看图写算式并计算以及用数学(主要体现在第五、六、七题) 二﹑成绩分析
全班总人数50人,参加考试人数50人,平均分92.5分,及格率98%,优秀率80%,其中:100分12人,90——100分28人,80——90分5人, 70——80分3人,60——70分1人,60分以下1人。 三、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都是基础题;第七题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七大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下面我对此次的考试试卷做了详细的分析: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第一大题,“填一填”,分为6道小题,第1小题“看图写数”考察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数,数字占左半格,这一题学生都数的对、写的正确;第2小题,考察数的分与合,大多数学生掌握的非常好,个别学生马虎出错;第3小题和第6小题,按顺序填数和排一排,考察0——7数字的排队,学生掌握的非常好;第4小题看图写数,考察基数和序数和从左数与从右数的区别,个别学生对从左数和从右数不能很好的区分,第5小题,圆圈里填“>、< 、=,部分学生对像这样的4-3○4错误较多。第二题和第三题,“找朋友、 数一数”考察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一些基本知识的运用(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两个题学生普遍掌握的非常好,个别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观察图形而导致错误。
第四题,算一算。考察学生7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单纯的计算掌握的非常好。
第五题,第六题都是“看图列式”。有“一图四式”,根据图意写算式的。第六题是最能发挥学生独特体验和考验学生发散思维的考题。这道题重点考察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有摘苹果的,有小熊猫在一起玩耍的,有将铁锨拿走了的,有燕子飞来的,然后学生根据图写算式。有好几个学生就是在这里出错了。对于像这样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平时训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还不会转换思维,其实这跟一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就必须多加引导、发展他们的思维。
第七题,用数学,考察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相对有些难度,一些学生不能明白题意,导致错误。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较牢固。
针对以上问题,我决心后半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立足于教材,多联系生活实例。教材是教学之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