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光启蒙》。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及课标要求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母亲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说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遵循上述教学指导思想、教材特点以及5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据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2. 3. 4.
正确认读 本课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品味词句、读中感悟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初步引导学生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3.4是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我采取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多媒体辅助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重视学法指导,采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小组交流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贴近教材,充分感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词句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 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课伊始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板书“启蒙”二字,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补充课题“月光启蒙”请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学生自然说出“月光是如何给人启蒙的”这样的质疑,我顺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来写月光启蒙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质疑,引出文本的学习。)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任务:
1. 因为学生已经具备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课伊始我请学生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预习中归
纳的易错字,请学生来做小老师,重点教写“割”的写法,适时指导学生采用区别词义的方法识记“落”和“混”这两个多音字,分别组词,并在书上写一写练一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儿?在这里引导学生
理解,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内容看上去比较散,但是却紧紧围绕着一条主线,形散但是神不散。因此我顺势引导学生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来概括文章内容,学生就会很快的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了解了散文的写作特点,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三) 精读课文 体会情感
当前语文教学提倡“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这样的教学:
1. 自读自悟: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下,在月光下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对我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2. 预设:当学生关注1~5自然段“唱歌谣”这部分时,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体悟母亲唱歌谣
对我的启蒙。分这样几步来走:第一步创设情境,播放录音请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回到我的童年时代听母亲唱歌谣的情境中。第二步,我将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自然段中“飘满”和“芳香”这两个词,顺势抛出“飘满一词能够让你感受到什么?芳香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说“音韵芳香”恰当吗?”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歌谣充满我的童年和无论是听觉还是味觉,都让我感到了歌谣音韵的美以及歌谣对我的童年的影响。
同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当中两个“长”字的不同含义,进一步感受母亲唱歌谣对我的影响。第三步再次创设情境,配上音乐请学生美美的朗读课文1~5自然段。
3. 运用同样的“读一读、品一品、再读一读”的方法,请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自读课文6~13自然段,体会母亲唱童谣、讲故事、说谜语对我的启蒙。
(这样创设情境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本文美的语言,又能感受文中美好的情感,符合散文的美的特点,文中美的句段很多,我的教学也体现了突出重点的教学方法。)
(四) 再读感悟 升华主题
1.补充作者孙友田的创做成绩,图片出示一段话:当孙友田成为作家,回到家看望母亲时,他的母亲由于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儿子。请学生想象一下,面对慈祥的老母亲,孙友田会在心里说些什么?
2.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关注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句话,以此作为矛盾点向学生抛出问题“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课题应该叫母亲的启蒙,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呢?”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学生自然说出正是在月光下,母亲用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为我打开了文学殿堂,因此文章要用“月光启蒙”做标题。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通过材料的补充来想象人物内心的独白来深化对人物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母亲对我爱的启蒙对我的影响,同时照应开头,解决了课前质疑。)
(五) 作业布置 读写结合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以上认识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作业:
1. 必做题:掌握课后生字词语的书写,积累你认为好的词语。 2. 选做题:推荐阅读孙友田的文章。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和精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的主题。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