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讲解学习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40: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

精品文档 河南省新郑一中 《必修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照系。 2、时间和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通常用t表示,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表示。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运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研究问题时要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种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忽略它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位置,且具有质量。一个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决定的,而要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占主要因素来确定。 (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 (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路程:是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而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当选定一个正方向后,位移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不过此时的负号仅仅表示位移跟选定的方向相反,并不表示数量的大小关系。而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 (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从甲地到乙地,位移是唯一确定的,而路径却不是唯一的,路径不同路程可能不同。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1、标量:用大小就能描述的物理量。 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3、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为:v?s,速度是矢量。 t(1)平均速度: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 t(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该时刻或该位置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4、加速度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a?vt?v0。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t符号为m/t2。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改变量(vt?v0)的方向。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加速直线运动中,vt?v0?0,a与v0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vt?v0?0,a与v0方向相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vt?v0为恒量,即大小、方向不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t(1)匀速直线运动: ①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②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物体发生的位移s和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s?v为定值,由此可得到位移公式:s=v·t. t动,可直接用公式vt?v0v?v0求加速度。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t不是恒量,ttvt?v0求得的加速度是时间t内的平均加速度。在速t即加速度是变化的,利用公式(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如图;图象的物理意义在于反映了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可以清楚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过程的特点。 度—时间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加速度a?vt?v0?tg?,即加速度等于v—t图中直线的斜率,斜率的大小能反映加速度t的大小。 说明:定义中的“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意味着“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 6、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三者的区别: (1)速度等于位移(位置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改变量(vt?v0)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多少,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相等”,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所要求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就可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8、位移图象的应用: (1)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质点静止;图线为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图线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v=k=tgθ,k>0,则v>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k<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从图象直接求出任意时刻物体相对坐标原点(参考点)的位移及某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4)图线在纵轴上截距表示计时起点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从参考点出发的时间。 (vt?v0)/t,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物体的速度大(某一时刻),其速度的改变量(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等都是错误的。 7、位移—时间图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时刻及位置。 9、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标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相同。其余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一般不等。 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 vt?v0t?at (2)位移公式: s?v0t?(3)平均速度公式: v?12at 2(7)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为:v中点?证明: 222?v0?2a?根据 vt2?v0?2as 则 (1)v中点2v0?vt2 2ss2?2a? (2)vt2?v中点22222两式相等有:v中点 ?v0?vt2?v中点2v0?vt2 2则有:v中点?v0?vt 2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两个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2(4)速度位移关系式: vt2?v0?2as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t?at和位移公式S?v0t?12at,两式联立消去t即可得到速度位移关系式.在有些问题中,没2S???S??S????S?????SN?SN?1?aT2 证明: 设物体以初速度 v0、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自计时起时间T内的位移s1?v0T? 12aT, 2有给出或者不涉及时间t,应用速度位移关系式解题比较方便。 (6)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t/2?v。 证明:由vt?v0t?at可知,经vt/2?v0?at后的瞬时速度为: 2前2T时间内位移s2为s2?v02T?1a(2T)2?2v0T?2aT2, 232aT 2 故第二个T内的位移SⅡ为:sII?s2?s1?v0T?t1?v0?at 而 at?vt?v0 22 连续相等的相同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31?s?sII?sI?v0T?T2?v0T?aT2?aT2。 22vt/2?v0?v?v01(vt?v0)?t?v 22v0?vt 2 即?s?aT2 既:v1/2?v?(2)、 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如下特殊规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①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故: t1:t2:t3:?:tn?1:v1:v2:v3:?vn?1:2:3:?:n ②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为?2?1?:?3?2?:??n?n?1 ?S1:S2:S3:?Sn?1:4:9:?:n2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在图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由于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 3、力的分类(力学中)SI:SII:SIII:?:Sn?1:3:5:?:(2n?1) 证明: 1s1?aT221213aT?aT2?aT2?aT222 1212522s3?v3T?aT?2aT?aT?aT22211(2n?1)2sn?vnT?aT2?(n?1)aT?T?aT2?aT222s2?v2T?故S1:S2:S3:?:Sn?1:3:5:?:(2n?1)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 t1:t2:t3:?:tn?1:?2?1?:?3?2?:??n?n?1 ??按力的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有: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说明: (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 (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证明: 由s?12at,有: 2t1?2s, t2?a2?2s2s??aa?2?1?2sa 2?3s2?2st3???aatn?2?ns2?(n?1)s??aa?3?2??n?2s an?1?2s a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体系总结讲解学习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xtua774fy0cqsi0v0jd0weks4q8c700nr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