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10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2)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向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5)班级准备在教室里张贴励志标语。请参照右图,给三幅标语中的主题词各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
①[乐观]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③[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为:
(1)猛志固常在(重点字:志) (2)溪云初起日沉阁(重点字:溪) (3)伤心秦汉经行处(重点字:经) (4)贫贱不能移(重点字:贱)
(5)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点字:作)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点字: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一定要保证书写的正确,对于句子中的易错字要重点识记。有必要把常考名句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二、阅读(61分) 3.(10分)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下面是《西游记义》《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2)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3)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根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分析】《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与复述。解答此题要求对名著内容十分熟悉,然后写出相关的情节,注意表述的语句简洁,情节内容完整,涉及到的人物名称要正确。《西游记》中唐僧在女儿国是因为女儿国国王看中了他,最后孙悟空巧妙地运用计谋获得了通关文牒,使唐僧顺利脱身而离开。《镜花缘》中林之洋也是被女儿国国王看中,林之洋是在受尽折磨后,在唐敖的帮助下得以脱身。
(2)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用意的分析。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旨在以他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表现他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设置女
儿国的经历,也就是为了突出他不为金钱、女色所动,意志力的坚定。《镜花缘》主要反映的是妇女问题,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所以小说写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意在突出女儿国的风俗习惯,表现女子所经受的痛苦。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评价。注意题干要求评价的是“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根勇敢”,从二者中选择其一,结合各小说中的情节内容,分析出三个人物机智或勇敢的具体表现即可。 答案:
(1)《西游记》女儿国国王相中唐僧后准备留他为国王,自己不惜屈尊为王后,唐僧不答应,最后孙悟空用计获得通关文牒并帮助唐僧脱身。《镜花缘》中女儿国国王相中林之洋后准备招他为妃林之洋想尽办法却脱不了身,受尽折磨最后在唐敖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
(2)《西游记》叙述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意在突出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不受外界诱惑的坚定意志。《镜花缘》叙述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描述女子所受的痛苦,意在表现女儿国的风俗习惯。
(3)[示例1]我认为他们都很机智。孙悟空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智,如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不断与铁扇公主斗智;唐敖在女儿国,揭檄文治水智敦林之洋;格列佛在小人国机智地用一泡尿浇灭宫廷大火。
[示例2]我认为他们都很勇敢。孙悟空大闹天宫勇敢地与天庭对抗;唐敖在淑士国挺身面出,救出身处险境的徐承志;格列佛不畏艰险,一次次勇敢地冒险出航。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19分)文学作品阅读
耍 面 程奋只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食数着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
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拾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挥:“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谦,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左手抓面,轻轻一料,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得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11)只见余师博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博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是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子刚才剩下的面圈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容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12)余师博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著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13)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 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制,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说究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里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做型小说),有删改,李传鹏输入)
(1)阅读小说第⑦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小说第⑨段中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 ①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谦,并永世不再耍.面。”
②谁知,余师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
(3)阅读文中而线句子,比较描写“耍面”的两个场景,并简要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