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车书教育2019初中阅读与写作基础班培辅(11)
姓名:
知识积累篇;同学们以下文学常识知识很重要,一定要记住哟! 1、古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①四大美女“沉鱼”指 ,“落雁”指 ,“闭月”指 ,“羞花”指 ②《四书》指《 》、《 》、《 》、《 》 ③《五经》指《 》、《 》、《 》、《 》、《 》 ④古代四库全书: 、 、 、 。 ⑤我国古代有两部兵书,一部是《 》,另一部是《 》。 ⑥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次序: 、 、 、 ⑦你知道吗?古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一般指: 、 、 、 、 、 , 2、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 补充完整,每句补写部分不得超过10字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 勤劳说:人生就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3、坚信自己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请下笔吧。
①、下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臃肿(yōng zhǒng) 讪笑(chàn) 酝酿(yùn niàng) B、炽(chì)痛 猝(cù)然 踌躇(choúchú) C、泯(mǐn)灭 祈祷(qǐdǎo) 彷徨(pánghuáng ) ②、下列词语中,“渡”字使用有错的是。( ) A.横渡长江 B.欢渡春节 C.渡过难关 ③、下面三个词语,书写不规范的是。( ) A.神彩奕奕 B.五彩缤纷 C.精彩无比 ④、下面三句中,冒号用错的一句是。( )
A. 老槐树沙沙地说:“我今年150岁了。” B. “150岁,您记错了吧?”小槐树有点不相信。 C. “孩子,我可不会记错。”老槐树回答说:“我的记性可好了。” ⑤、下面三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原形毕露 走头无路 变本加利 B.直截了当 手屈一指 名列前矛
C.专心致志 万古长青 自力更生
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D.杜甫、杜牧、杜荀鹤 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写的是( )
A、李白 B、苏轼 C、杜甫
⑧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写的是 ( )
A、蒲松龄 B、曹雪芹 、 C、欧阳修 4、阅读下面语段,仿写一个句子。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 5、按要求填写古诗名句。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 , ”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②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③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阅读篇 阳光阅读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wǎn转的曲子,时而pái徊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酝酿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写出加点字正确的拼音。菜畦( ) 酝酿( )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wǎn( )转 pái ( ) 徊 3、画线句子有语病,把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古诗文阅读 一、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第一句中“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 2、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 。
3、这首曲用极其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 4、这首曲寓情于景,用九种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入门不顾(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 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现代文阅读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
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 (3)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亮点,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