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9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高考考点 考查内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 细胞周期及相关结构和物质★★★☆☆ 变化 1.掌握有丝分裂的各个时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的特点及其物质变化 2.能够正确识别细胞分裂图析细胞分裂特点 图像,判断分裂类型。 3.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DN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等的变化 4.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特征图像 2018全国Ⅲ卷·4 2018全国Ⅰ卷·4 2018浙江卷·21 2018浙江卷·24 2017新课标II·1 2017江苏卷·16 2017海南卷·21 2016年浙江卷·3 2016江苏卷·31 ★★★★☆ ★★★★☆ ★★★☆☆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考点1 细胞周期及相关结构和物质变化
1.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名称 图形 说明 扇形图 线段图 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 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 A:DNA合成前期(G1期) 柱状图 2.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根据物质合成的特点,可将分裂间期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三个时期。分裂期也称为M期。
(1)G1期: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
(2)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位于两条染色
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 (3)G2期:合成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 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B:DNA合成期(S期) C:DNA合成后期(G2期)及分裂期(M期)
(1)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 (2)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4.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细胞结构 纺锤体 核膜、核仁 变化规律 形成(前期)→消失(末期) 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 中心体 (间期) (前期) (末期) 5.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加倍”
成分或结构 DNA 染色体 中心体 细胞核 时期 间期 后期 间期 末期 原因 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中心体复制 新核膜已经形成,细胞质尚未分裂 6.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作用与分配 (1)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核糖体 细胞类型 动、植物细胞 动物、某些低等中心体 植物细胞 高尔基体 线粒体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末期 有关 整个细胞周期 提供能量 前期 有关 与细胞壁的形成作用时期 间期(主要) 合成有关 与纺锤体的形成生理作用 与有关蛋白质的(2)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分配
①中心体经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②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随机、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调研1 科学家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
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能找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B.0~19.3 h为一个细胞周期,共计19.3 h C.21.3~38.6时段内核DNA含量增加一倍 D.19.3~21.3时段发生染色体平均分配
【答案】B
调研2 下面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下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④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 ⑤染色体变为染色质。 A.②⑤ C.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板出现在植物有丝分裂的末期,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名师点睛】根据不同细胞的标志判断细胞的类型
(1)植物细胞的标志:有细胞壁,一般表示为矩形,分裂后期出现细胞板;既有中心体又有细胞板的
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的标志:没有细胞壁,最外层是细胞膜,一般表示为圆形,有中心粒,无细胞板,分裂
末期通过缢裂方式分裂为两个细胞。
(3)原核细胞的标志:无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一般只能进行二分裂,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B.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考点2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原理
选材 原理 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