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2:48: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一一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诓骗( kuāng) 怨怅 喏喏连声( ruò ) 根深缔固 ...B. 逞能( cěng ) 恣睢 悄无声息( qiāo ) 俯拾即是 ..C. 作揖( yí ) 豢养 孜孜不倦( zī ) 郑重奇事 ...D. 勾当( ɡòu ) 聒噪 衣衫褴褛( lán ) 与日俱增 ..①那年,少年强子在县城的中学读书,离乡下约10多里路吧。每逢周六的下午,强子都要乘公交车赶回家。

②那一天,强子的弟弟妹妹们,倚着家门等他回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时好一些的饭菜。

③第二天,强子就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的林子里疯玩。

④有一回,爸愁拉着脸说:“强儿啊,你……你今后不到过节放假,平时就不要回来了……” ⑤爸说这话时有点吃力,强子的心里有数,爸每月的薪水才60多元。强子在家中排行老10.文中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分)

11.文中强子爸说:“强子好样的,只是他永远回不了家了”强子妈说:“不,强子这下可回家了,再也不走了。”请你说说强子回家没有?(3分)

2.词语积累一一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少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B.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C.火车站的小偷前仆后继,捉了这个又来了那个。

D.电影《战狼2》,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 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3.文化积累一一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课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不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 B.《水浒传》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C.《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其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后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彷徨》。 D.艾青,原名蒋正涵。他的诗歌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 4.语言运用一一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 ;抱团前行,勇闯深谷, ;奋力拼搏,追求理想, ;悉心守护,关爱至亲, ?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5.语言运用一一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遵义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6.语言运用一一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的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骄傲又自豪。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7.句子积累一一按要求默写句子。(12分)

①《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 。 ②《无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 ③《水调歌头》:不应有恨, 。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⑤《天净沙. 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 ⑥《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

⑦《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⑧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⑨从《江雪》中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以联想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0分) (一)回家 (12分)

大,下面的弟妹还小,母亲在家干家务。强子每星期来回的车费是2角钱,这是一项重要的支出。

⑥接着两个星期,强子都没有回家。

⑦又逢周六,那时天色已晚,还刮着大风,强子回家了,爸妈有些生气,也露出一丝惊喜,强子气气喘吁吁地忙解释:“爸、妈,你们可别不高兴,我是跑步回家的。” ⑧爸妈一听,一阵哑然。

⑨而后,妈忙着为强子蒸饭,热几样菜,又做了一碗面汤,狠狠心撒了几颗肉片,很慈祥地看着强子狼吞虎咽的样子。

⑩又有一回,妈想着想着,还是对强子说:“孩子,这样不行呀,你看这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强子低着头,没有说话。 ?强子又接着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待强子回家时,天下了一阵小雪,妈远远地看到强子打着赤脚,一鞋拎在手上。 ?妈看爸,爸看着妈。愣住了。

?强子看着双亲,气喘吁吁地说:“爸、妈,我是跑着回来的。”

?妈难过地搂住强子,眼里闪着泪光。天很冷,爸却走出屋子,站在院子一动不动。 ?后来,强子考上铁道学院,并自愿配到祖国西部当一名铁道技术员,还在远离家乡的单位成了家。

?每逢周六,强子的父母家总会很热闹,很红火。弟妹都会带着一家子回来看爸妈,老少三代十几口人,围着一张大餐桌喜气洋洋。唯独少了强子一人。 ?强子偶尔也写信回来,有时也让老乡给家里捎些贵重的补品。

?妈有时禁不住对爸说:“过去强子赤脚跑步也要回来,而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强子咋就不回家了呢?”

(21)爸总对妈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强子是一名国企职工,要服从国家需要嘛。”其实,妈也知道,强子在单位里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经常受到上级的嘉奖。

(22)后来,在一次铁路抢险中,强子正执行着紧急任务,突然间路边的电杆倒压下来,当时他对同事们喊了声“卧倒”,可他自己却先倒下了……在送往医院急救的路上,强子吃力地说:“我太想回家了,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说完,强子合上了眼。 (23)噩耗传来,爸妈哭着抱成一团。亲友也哭了。

(24)一位同事噙着泪对老人说:“强子可没给二老丢脸……强子走时带着劳动奖章,盖着军旗的……”

(25)爸哽咽着,强子好样的,只是他永远回不了家了。

(26)不,强子这下可回家了,再也不走了。妈哭着搂着遗像,泪滴落在强子的脸上。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B.第⑦段爸妈“露出一丝惊喜”的原因是强子是跑步回家的,没有花钱坐公交车。 C.从第 ?段中妈有时禁不住对爸说的话可以看出,妈并不理解强子不回家的行为 D.题目“回家”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把强子几次回家的事件串联起来,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9.简析画线句中加点词“愣住”的表达效果。(3分)

(二)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12分)陈 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紧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活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第④⑤段和第⑥段依次对应第⑦段中“(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和“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的观点,先分后总,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C.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有的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

论证更严密。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送给了培训机构。”要打破这个怪圈,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关键,教育执法检查等,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

等各方面来看,确实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高中老师水平最高,初中老师又强于小学老师。但是,家长却越来越重视给孩子“打基础”,而校外机构中不乏大把名校毕业、海归回国的高素质教师,这也是家长对校外机构趋之若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6.写出你从材料三漫画中获得的三条有价值的信息。(3分)

23.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弃”。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 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有共勉之意。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小说是大家喜乐闻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 部门一方面要严厉查处老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出大纲等现象,另一方面要通过设立标准、 A .首联“凄凉地”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 “弃置身”点明被放逐、被“抛 不少家长表示,虽然补课费用高昂,但校外培训机构无论从师资力量、课程研发、沟通服务

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班上将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

(三)补课有多贵?(9分) 材料一:

“家里没个上学的,根本不知道现在补课有多贵!”“听说补课花了这么多钱,别人都不相信,不理解。”不少家长谈到补课费就开始激动。校外补课,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的校外课业负担,更成为不少家庭日渐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今网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把它用在补课费上,可谓恰当。然而动辄数千、数万元的补课费用,依然阻挡不了家长们对补课的需求和热情。 材料二: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在建议中写到:“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怎么承受得了?”

“年轻时不理解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多钱,自从补课后才明白。”儿子就读高一的胡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一对三补数学或英语两个半小时至少1000元,大课200多元,每个月都要上万的补课费。”她戏言,一开始在陪孩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变成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全力以赴供孩子。”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虽然存在地域、城市差异,但是“补习家教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份额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关注。民进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显示,通过对部分上海中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 材料三:

材料四:

张女士说:“这个课也不是非学不可,但是现在高考中传统文化比重增加,还是学得越多越好,孩子从小就要努力,家长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条件,精力、经济都得跟上。” 王女士表示:“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都不喜欢,而学校舞蹈队训练难度低、强度小,可能从安全角度考虑,基本功连下腰都不练,还经常碰到老师开会等原因停训,很多孩子去是因为放学没人接送,把舞蹈队当‘托管班’。至于少年宫,一是不好报名,二来又远,所以根本没法考虑。”

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是补课热的最主要动力。“考啥学啥呗。”有家长表示,“谁真心愿意花大价钱出去补课啊?”“现在是水涨船高,你不补就肯定落后。”

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一直关注并反对过度补课现象:“整个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家长

17. 家长宁愿花高昂的补课费也要让孩子补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18.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民进上海市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课外辅导班。 B.如今的家庭普遍比较富裕,家长有能力让孩子到补习机构接受更好的教育。 C.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收费较高,但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 D.学校教师上课不认真,考试超出大纲等现象是家长把孩子送去补课的最主要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 (11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 ②名之者谁:_____________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_______ ④四时之景,无不可爱:__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乙】段中哪两句话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用原文语句回答)【甲】

文【乙】文都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思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赏析(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参与。

24.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3分)

25.某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准备将下面的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帮他们设计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 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 美国人赛珍珠女士,她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叫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栏目二:

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而《水浒传》则人物众多,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此外《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充满智慧,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来源:学*科*网]

26.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范进、孔乙己、闰土、诸葛亮……就站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位,写出你所说的话(50字左右) (3分)。

四、作文(60分)

27.按照题目和要求作文。(60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

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角落里。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搜索更多关于: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的文档
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yai02u66t797950lpza3sk4u09qt500fk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