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公共关系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对福建省警察公共关系现状的调查表明,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在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内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与媒体的沟通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当普及警察公共关系知识,积极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构建能高效有序运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系统,打牢警察公共关系的基础;转变警务模式,改善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公众的联系;积极构建与各媒体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为警察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警察;公共关系;福建省;调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的促进警察组织和其公众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活动过程。这种过程可以概括为:提高警察组织自身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
[1]
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争取更大的公众支持,获得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构建良性的警察公共关系,才能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与目的。笔者根据由福建省警察学会、福
①
建省公安厅政治部、福建省公安厅办公室 于2004年联合组成的“中国入世与警察公共关系”课题组对福建省警察公共关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福建省警察公共关系现状调查
“中国入世与警察公共关系”课题组于2004年5月至9月赴福建省九个地市开展对警察公共关系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部分,即对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和对公安民警的问卷调查。
课题组对民警是否了解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在工作中会否有意识地进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警察形象建设、所在单位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情况、对执法环境的看法、接触社会公众状况、社会公众对公安执法的配合情况及不配合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调查;对社会公众则从是否认识所在社区民警、对公安民警的总体印象、了解公安工作的主要途径、对民警执法态度的看法、最不满意民警的表现以及对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态度等问题着手开展调查。对公安民警的调查共发出900份问卷,收回749份,回收率达83.22%;对社会公众的调查共发出900份问卷,收回863份,回收率达95.89%。
(一)被调查社会公众的基本情况
在对社会公众的调查中,课题组注意到了被调查社会公众的覆盖面和代表性(见表1、表2)。
表1 被调查社会公众居住范围一览表 被调查社会公众人数 占被调查社会公众总人数的比例(单位:人) 居住地点 (%) 347 40.2 沿海城镇 沿海农村 山区城镇 沿海农村 合计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曹文安(1967— ),男,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350007.
①该课题组由福建省警察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国培为组长,由福建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徐敏洪、福建省禁毒总队总队长傅是杰为副组长,成员有封崇长、纪育桃、曹文安、高林、谢朱景、邢志学。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该课题组的调查问卷,在此一并致谢。
——以福建省为分析视角
曹文安
154 260 102 863 17.8 30.2 11.8 100 表2 被调查社会公众职业情况一览表 1
职业 被调查社会公众人数 (单位:人) 144 228 207 165 66 53 863 占被调查社会公众总人数的比例 (单位:%) 16.6 26.4 24 19.2 7.6 6.2 100 公 务 员 农 民 私营业主(含自由职业者) 工人(含公司职员、 外来务工人员) 学 生 其 他 合 计 (二)被调查民警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被调查民警的职级、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和在工作中接触社会公众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别见表3、表4、图1、图2。调查结果说明接受调查的民警文化程度较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社会公众的也有较高的比例。
职级 厅级 处级 科级 科员 合计 文化程度 研究生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高 中 初中以下 合计 表3 被调查民警职级情况表 被调查人数(单位:人) 占被调查民警的比例(单位:%) 2 0.3 43 5.7 300 40 404 54 749 100 表4 被调查民警文化程度一览表 被调查人数(单位:人) 占被调查民警的比例(单位:%) 23 3 277 37 397 53 46 6.2 6 0.8 749 100 图1 被调查民警工作性质图在基层上班的民警27%在机关上班的民警73% 2
图2 被调查民警工作中与社会公众接触情况示意图工作中不经常接触社会公众15%工作中偶尔接触社会公众29%工作中经常接触社会公众56%(三)警察公共关系理论在民警中有一定基础
在接受调查的民警中,有34%的人在工作中会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偶尔进行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有45%,不经常的占21%。这些民警中,有26%的人了解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内涵,90%的民警认为“警容不整、举止不端、警营环境卫生差”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很大的影响;98%的被调查民警认为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助于树立警察的良好形象,应当说,这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说明警察公共关系理论在民警队伍中有一定的基础,这是构建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依靠。当然,从对公安民警的调查看,有高达69%的民警对警察公共关系内涵仅略知一二,完全不了解的也占了5%(见图3)。
图3 被调查民警对警察公共关系内涵了解程度图806040200了解警察公共关系内涵略知警察公共关系内涵完全不了解警察公共关系内涵(四)在社会公众是否支持配合公安工作的问题上,被调查民警与被调查社会公众的认识有较大差异
接受调查的民警认为在执法执勤及服务工作中,社会公众支持配合的只有7%,一般的高达67%,不配合的则占了26%。而接受调查的社会公众认为自己会积极主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的占51.6%,民警或有关部门要求就参与和不参与的分别占38.8%和9.6%;而当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能主动提供给公安机关的占64%,等民警找上门才说和不说的分别占31.2%和4.8%。可见被调查社会公众中有1/2强的人认为自己会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见图4)。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说明公安民警对广大社会公众支持配合公安工作主动性的认识不足,发挥不够。换言之,公安民警的公关意识不够强,公关能力尚待提高。
3
图4 被调查民警与被调查社会公众对社会公众是否支持配合公安工作认识对比图100500积极配合一般支持不配合被调查民警的认识被调查社会公众的认识(五)被调查民警对社会公众不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原因的认识 被调查民警对社会公众不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原因的认识见图5。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公安机关应加强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应加强“执法为民”教育,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图5 被调查民警对社会公众不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原因的认识
认为民警方式方法不当,引起社会公众反感 18%
认为公安机关宣传少,社会公众不了解公安工作 25%认为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有偏见或误解57%(六)各地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情况
从图6和图7反映的情况看,一方面说明至少有1/3强的公安机关及公安机关领导开始重视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而且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有不少地方公安机关的领导对警察公共关系不了解、不重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