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教学目标
【目标导航】
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招牌的含义。
2. 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自由组合成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我的语文生活”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有多少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与生活这个多彩的空间吧!
【重点解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机会无处不在。 一、正眼看招牌招牌: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销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好的招牌一般有以下特点:形式设计独特,内容信息简明扼要,色彩运用得当,包含对顾客的情感。
二、我来写广告词广告: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招贴等形式进行。广告词在内容上,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在形式上,要新颖、活泼。写广告词时,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节奏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优秀广告词集锦: 1.沟通从心开始(通信)
2.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巧克力) 3.药材好,药才好(药)
4.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义务献血)
三、寻找“最美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1.节日对联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元宵节) 2.祝寿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载春。 3.名胜古迹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研讨练习】
题一: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出。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参考答案:1.会说普通话 “知音”遍华夏2.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3.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4.①推广普通话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题二:某中学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家俱(具) 另售(零) 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步步为赢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超女“粉丝”成千上万 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1.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
2.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1.汉字使用不规范,新鲜用语现象。2.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要规范街头用字;掌握新鲜用语;传承祖国语言文化……
题三:在“畅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提示完成。
1.李萍在教室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暴行。” 王芳忙说:“忏悔的‘忏’不是读qiàn,而是读( ),鲜为人知的‘鲜’不是读 xiān,而是读( ) ”。
2.王刚在课外书上看到了一道有趣的对联题,但一时拿不准答案。请你给他帮帮忙。
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临水楼台听涛声 B.逢春枯木又发芽 C.临风野陌醉花香 D.临日山崖观海潮
3.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商店招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①“好又多”(超市名)
②“文乐书店” 4.大街上挂出了两条广告:“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
看法: 理由:
参考答案:1.chàn xiǎn 2.C 3.①商品质量上乘,种类繁多②在文化生活中寻找精神快乐4.绘声绘色赞同,理由: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入胜等。或反对,理由: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寻找生活中的语文,从而发现语文与生活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这次教学给学生的自由度比较高,希望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素材积累】
补 写 对 联
对联上下联的特点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最后一点在中考中一般不作严格要求。补写对联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1)联想法。根据已给出的事物展开联想,如由花朵联想到美人,由大联想到小,由园丁联想到桃李。(2)化用法。灵活化用诗文名句或成语典故补写对联,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