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浅到深,着色腻子须一次配成,不能任意加色或加人体质颜料。在不透明涂饰工艺中涂刷色漆,须底浅面深,逐渐加深,涂刷时刷具须匀称,轻重一致。接槎口可用白布包棉花团,在漆里泡湿拧干后揩拭。
(3)长期以来,木家具涂饰一般都采用虫胶漆液打底,其缺点是大部分虫胶漆呈紫色或棕黄色,不宜做成浅色或本色漆:虫胶底漆与聚氨酯面漆的附着力差,往往产生漆膜脱落现象;耐热度一般为80℃左右。宜采用树脂色浆新工艺,也可采用Ⅺ-1酸固化氨基底漆代替虫胶底漆,它呈乳白色,适于涂饰淡色或本色木材,刷2道可代替3道虫胶漆,并且封闭性好;缺点是低温、高湿时,干燥速度较慢。为此,使用时应加入浓度为2%的硫酸作硬化剂,用量为每100g漆里加3~5mL;配套使用的腻子中,应避免使用能与硫酸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如大白粉、钛白粉,应使用水性染色腻子。聚氨酯漆施工,宜用稀释的聚氨酯作底漆,或用ABC底漆、YJ--1酸固化氨基底漆。
4.治理方法
透明或半透明涂饰工艺中,色泽不匀的原因属于着色腻子或底色者,应将涂层清洗干净,按预防措施要求返工重做。
3.5.2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
用于建筑物内墙、外墙、顶棚、卫生间等部位的乳液型材料、无机涂料、水溶性涂料等统称为水性涂料(旧称建筑装饰涂料)。常用的水性涂料有:外墙无机建筑涂料、合成树脂乳液内墙和外墙涂料、复层建筑涂料、弹性建筑涂料、多彩花纹涂料、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等,聚乙烯醇类水溶性内墙涂料由于装饰效果不佳、不耐久、部分产品含甲醛,属淘汰、禁用产品。
水性涂料有许多优点;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装饰效果好;性能优异,功能多样,保护效果好;施工方便,在线型较为复杂的墙面上仍可照常施工,不受任何限制,不存在粘贴等技术问题;易于维修,单方造价低。
水性涂料及其涂膜产生的病态,可在涂料施工前产生,也在施工期间或使用期间出现。产生病态的因素主要有涂料本身质量、施工基层状态、涂装工艺。
施工操作与施工环境。了解涂料及涂膜产生病态的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3.2.1 涂料流坠
1.现象
涂料在自重作用下,不能很好挂住,向下流淌,其形态如泪痕或垂幕。 2.原因分析
(1)基层(或基体)过湿,或表面太光滑,吸水少。 (2)涂料本身粘度过低,或对水过多。
(3)一次施涂过厚,流坠的发生与涂膜厚度的3次方成正比例关系。 (4)涂料里含有较多的密度大的颜、填料。 (5)施工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
(6)墙面、顶棚等转角部位未采取遮盖措施,致使先后刷(喷)涂的涂料在转角部位叠加过厚而流坠。
(7)喷涂距离过近或涂料施工前未搅拌均匀(上层的涂料较稀)。
13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或抹灰墙面施涂水性和乳液涂料时,其含水率不得大于10%;弹涂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物面应适当粗糙。
(2)控制好涂料的施工粘度,不同类别的涂料应按其要求的粘度施工,一般应在20s(涂一4粘度计)以上。
(3)控制施涂厚度,一般控制在膜厚20~25gm为宜(指干膜)。 (4)在设计乳胶涂料配方时,不要过多地使用密度较大的颜、填料。 (5)普通涂料的施工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O0C以上,湿度应小于85%。 (6)转角部位应使用遮盖物,避免两个面的涂料互相叠加。 (7)施涂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
(8)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保证施涂质量,采用先进设备的无气喷涂施工技术。 (9)刷涂:其涂刷方向和行程长短均应一致。如涂料干燥快,应勤沾短刷,接槎应在分格缝部位。涂刷层次一般不少于两度,在前一度涂层表干后才能进行后一度涂刷。前后两次涂刷的间隔时间与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通常不少于2~4h。
(10)滚涂:滚涂粘度小、较稀的涂料时应选用刷毛较长、细而软的毛辊;滚涂粘度较大又稍稠一些的涂料时,应选用刷毛较短、较粗、较硬一些的毛辊。毛辊上的吸浆量不能太多或太少。先将桶内搅拌均匀的涂料倒在一特制的蘸料槽中,蘸料糟底部是斜坡并有凸凹的条纹,蘸料槽宽度稍大于毛辊的长度,长度比宽度略大于l/2。毛辊在蘸料槽一端蘸满料后,在蘸料槽的斜坡条纹上轻轻往复几个来回,直到毛辊中吸浆量均匀合适为止。当毛辊中的涂料用去1/3~1/2时,应蘸料后再进行辊涂。
(11)喷涂:涂料稠度必须适中,太稠,不便施工;太稀,影响涂层厚度,且容易流淌。对含粗填料或含云母片的喷涂,空气压力宜在0.4~0.8MPa之间选择;喷射距离一般为40—60cm,喷嘴离被涂墙面过近,涂层厚薄难控制,易出现过厚或挂流等现象。
(12)弹涂:在基层表面先刷1~2度涂料,作为底色涂层,待底色涂层干燥后,才能进行弹涂。弹涂时,彩弹机口垂直对正墙面,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为30~50cm),自上而下,自右(左)至左(右),循序渐进,要注意弹点密度均匀适当,上下左右无明显接痕。
4.治理方法
(1)施涂过程中,勤检查,发现流坠应暂停施涂,立即将流坠顺平。 (2)涂膜干燥后的流坠应用砂纸打磨平整,再重新施涂一遍。
(3)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的弹涂流坠点,可用不同颜色的色点覆盖分解。 (4)面积较小、数量不多的弹涂流坠点,可用小铲尖将其剔掉后,用不同颜色的色点局部覆盖。
3.3.2.2 刷纹或接痕
1.现象
涂层出现毛刷或辊筒的痕迹,或在施涂搭接部位接痕明显。涂膜干后,一丝丝高低不平的纹痕依然存在。
2.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当,基层或腻子材料吸水(或溶剂)过快。 (2)刷子、辊筒过硬,或刷子陈旧,毛绒短少,涂刷厚薄不匀。
14
`
(3)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差。
(4)涂料的颜料与基料的比例不合适,颜、填料含量过高。 (5)基层过于干燥,施工环境温度过度。 (6)施涂操作不当,搭接部位接痕明显。 3.预防措施
(1)基层处理后涂刷与面涂配套的封闭底涂,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商品腻子,薄而均匀也满批腻子。腻子干燥后要用砂纸磨平,清除浮粉,方可进行涂料施工。
(2)根据所用涂料选用合适的刷子或辊筒,及时清洗更换刷具。 (3)使用流平性好的有机增稠剂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 (4)调整涂料的颜料与基料的比例,增加基料用量。 (5)避免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施工。 (6)正确操作:
1)涂料施工应连续不断。由于乳胶涂料干燥较快,每个刷涂面应尽量一次完成,间断时间不得超过3min,否则易产生接痕。采用喷涂施工可免刷纹。
2)在辊涂过程中,向上时要用力,向下时轻轻回带。辊涂时,为避免辊子痕迹,搭接宽度为毛辊长度的1/4。一般辊涂两遍,其间隔应在2h以上。
4.治理方法
(1)加强施工自检,应在刷纹未干之前,尽早顺平。 (2)如涂膜已干燥,应用砂纸打磨平整,重新施涂。
3.3.2.3 涂膜粉化
1.现象
涂膜中的成膜物质——合成树脂老化,失去胶结作用,颜料从涂膜中脱离出来,产生一层粉末。用手触摸,粉末会粘于手上。
2.原因分析
(1)基层龄期太短或强度太低;基层未清理干净;基层干燥不充分,含水率高;pH值大,碱性表面上直接涂刷不耐碱的含金属颜料的涂料。
(2)使用了强度低和不耐水的腻子。涂料组分中颜、填料的含量过高,树脂乳液含量过低,涂料耐水性能差,经过一段时间或雨水冲刷,造成起皮、粉化。
(3)干燥过快,成膜不良,如夏季日光直射,大风吹袭。 (4)涂料混合不均匀,桶底涂料树脂乳液含量低,填料沉淀。
(5)施涂及成膜时的气温低于涂料最低成膜温度,或涂料还未成膜即遭雨淋。 (6)加固化剂计量有误或涂料过度稀释,致使涂膜耐久性差。 (7)在涂料表面干燥又未完全成膜时,重复滚压涂层。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和抹灰面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含水率不得大于10%,pH值应小于10。内外墙面均应涂刷配套的封闭底涂。墙面局部修补宜用商品专用修补腻子。
(2)选用中高档涂料,应具有耐水、耐碱、耐候等性能。涂料应按出厂说明书稀释,不得任意加稀释剂。外墙水性涂料的耐洗刷性经复验合格。
(3)在夏季施工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雨天及大风时不施工。气温在最低成膜温
15
度下时,停止施工,或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成膜温度、湿度。
(4)混合涂料时,应搅拌均匀。按规定加入固化剂,并充分混合。 (5)保证各层施涂的间隔时间。 4.治理方法
涂膜出现粉化,已失去装饰和保护作用。查清原因后,返工重做。
4 建筑屋面工程 4.1 屋面找平层
4.1.1 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1.现象
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2.原因分析
(1)屋面出现积水主要是排水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在施工操作时控制不严,造成排水不畅。 (3)水落管内径过小,屋面垃圾、落叶等杂物未及时清扫。 3.防治措施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为2%。
(2)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75mm;1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3)屋面找平层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越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
4.2 卷材防水屋面 4.2.1 屋面卷材起鼓
1.现象
卷材起鼓一般在施工后不久产生。在高温季节,有时上午施工下午就起鼓。鼓泡一般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大的直径可达200—300mm,小的约数十毫米,大小鼓泡还可能成片串连。起鼓一般从底层卷材开始。将鼓泡剖开后可见内部呈蜂窝状,玛蹄脂被拉成薄壁、鼓泡越大,“蜂窝壁”越高,甚至被拉断。“蜂窝孔”的基层,有时带小白点,有时呈灰色,还有冷凝水珠。
2.原因分析
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当其受到太阳照射或人工热源影响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
3.预防措施
(1)找平层应平整、干净、干燥,基层处理剂涂刷均匀,这是防止卷材起鼓的主要措施。
(2)原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水分侵入,尤其是要防止卷材受潮。卷材铺贴应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并注意掌握天气变化,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3)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卷材表面清刷干净;铺贴卷材时,玛蹄脂应涂刷均匀,并认真做好压实工序,以增强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能力。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