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学会用代数符号表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学会求作两个向量的和;
(3)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 2.能力目标:
(1)经历向量加法的概念﹑三角形法则的建构过程;
(2)通过探究、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等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
努力运用多种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使学生产生“我努力,我能行”的乐观心态。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学会求作两个向量的和; 2.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给学生放映两岸直航视频。)
设计理念与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事件引入课题,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探求新知
1.向量加法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求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1 / 3
作法: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1)
AB?a,BC?b;(2)作(3) 则向量AC=a?b.
2.加法运算律:
+ a ; (1) 交换律: a ? b = b
(2) 结合律: ( a ? b ) + c = a ? (b ? c )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向量运算。
思考:如果平面内有n个向量依次首尾连接组成一条封闭折线,那么这n个向量的和是什么?
AB?BC?CA?0
三、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总结)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2.向量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向量运算的起始课,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后面学习向量的减法及数乘运算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运算律,学生对不共线向量的和向量作法掌握很好,但是对与共线的向量,部分学生有些糊涂,认为三角形法则要构成三角形,没有理解其实质,需关注。同时,一部分学生书写向量不知加
2 / 3
箭头,需反复强调。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