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臷?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六 句是实写,后 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臷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1、A 2、C
3、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钱塘湖初春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臵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