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届高考(浙江)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0:3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

一、选择题

(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C.巴西高原

2.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1.A 2.B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题。

B.亚马孙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2020·长沙长郡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 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15.4 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回答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C.光照

B.水分 D.土壤

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 A.年均温降低 C.自然灾害减少

B.蒸发量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

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答案:4.A 5.D 6.C

(2020·晋江四校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变化与冰川变化之间的关系是 ( ) 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 B.气温、降水量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 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

8.气候的变化可能对该地区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 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 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 C.降水减少,灌溉用水减少

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 答案:7.A 8.D

(2020·吉林大学附中摸底)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下面图甲示意1978

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据此回答9~11题。

9.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C.西南坡

B.东南坡 D.西北坡

10.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 ) A.冰川规模小 C.位于向阳坡

B.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11.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C.光照

答案:9.B 10.A 11.A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变暖。

B.气温 D.坡度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

(1)据材料分析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据材料分析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气候变暖,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量变大,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2021届高考(浙江)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cys7lizs6m3qp9xkwe9ersa9ps1u00xc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