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18: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

唐竹

【期刊名称】《《湖湘论坛》》 【年(卷),期】2000(013)002 【总页数】1页(P52)

【关键词】中国; 古代哲学; 环保思想; 天一合一 【作 者】唐竹

【作者单位】中国伦理学会会员、青年工人 吉林市 132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 惩 竹中国秦汉有很多古籍提到环境保护 ,但这些环境保护思想的哲学基础 是不同的 , 有阴阳五行家的天人相调 说,有儒家的天人合一说等。 因为天人 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 , 故 在此仅讨论天人合一所产生的环境保 护观。张岱年先生在 《 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将天人合一分为“天人相通” 和 “天 人相类” 。 本人认为, 天人相通是最根本意义的天人合一,它是儒道两家学者的一种特殊心理感受。 这种感受的 第一层涵义就是觉得 自身和宇宙 、 万 物 、 他人融为一体。 有这种心境 , 自然 会产生仁爱思想。 正如精通儒道两家 学说的王阳明说 :“致 良知, 则 自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而视人犹己 , 视国犹家。…大人者 ,其视天下犹一家 , 中国犹一人。 ” “夫圣人之心 ,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其视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 , 凡有 血气 , 皆其昆弟赤子之亲 , 莫不欲安全 而教养之, 以遂

其万物一体之念。 ”孟子提到过的“亲亲而仁民 , 仁民而爱物。”“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 其死 ,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 庖厨。”和《 汉上易传· 说卦》 中: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同体。 是故圣人亲 其亲 ,长其长 ,而天下平。 伐一草木 ,杀 一禽兽 ,非其时 ,谓之不孝。 ”提倡 “主 静” 、 “无欲 ” 的周敦颐 “窗前草不除” , 人问其故 , 他说 :“与 自家意思一般。”《 论语》 : “子钓不纲 ,弋不射宿。”孟子 :“数罟不入 辛 等池 , 斧斤以时人山林。萄子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 , 罔罟毒药 不入泽 ,不天其生 ,不绝其长也。 ”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思想。《 抱朴子 - 论仙》中说 “仙法欲令爱逮蠢蠕 , 不害含气 ,”“仙法欲令溥爱八荒 ,视人如 己 。”道家还提倡“ 复古 ” 、 “无为” 。 这一方面是当时社会动荡造成的 , 一方面又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境界。 人在体验主客 体合一感受的同时可以有快感产生。 庄子说 : “与天合者 ,谓之天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圣人者, 原天地之 美 , 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无为 ,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 谓也。仅仅愿意在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下沉浸于美好的快感和对神秘的道的体验之中而不顾及外界事物。 这也就是 《 庄子》 中 “混沌 ” 、 “无所谓 ” 的状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称这种状态为“存在认知” ,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 人把整个世界当做审美对象而非功利对象 , 欣赏它的美 , 但不 破坏它。 作为偶尔出现的感觉 , 就连马克思也有类似体 验。但强调过分 ,就必将“无为 ” 、 “弃智 ” 、 反对科学 、反对社作者系中国伦理学会会员 、青年工人( 吉林市 邮编 132012 )会进步 ,这种境界也能保护 自然 ,但过度提倡只能把人拉到“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的原始社会去 ,要想完全实践它是不可能的。和中国古代环境观从伦理学出发相反 , 西方环境科学 则是从人对环境的破坏产生的危害人手的。现代生物圈学 、 生态系统论 、太空飞船经济观都是 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西 方生态伦理学分人类中心论和反人类中心论 , 但不管哪种 都是从生物有内在价值出发的。

这些观念与中国古代环保 观应该是并行而不悖的。 但是仅仅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 和生物的内在价值似乎还不能足以让人们产生保护环境的 观念。这就需要借鉴中国儒道两家天人合一学说 ,从价值观 上解决。儒家靠培养仁爱之心来实现环境保护 ,道家靠审美 意识实现环境保护 , 代表了一种反“人类中心论” 和对功利 的超脱。这两种思想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不但对环境保护有益 , 更有很多学者认为有助于解决当代道德危机问题。当代有些学者批评提倡天人合一对环境的保护是想复 古倒退。 其实 ,借鉴并不一定是全面接受。 张世英教授近年 来提倡高级的天人合一 ( 又称超主客二分) . 这种境界包含 了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落实在人格上也就是 “既在功利追求上有执著精神 , 又 同时具有远大和旷达胸怀的理想人格。 ” ①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 儒道两家哲学对此提供了借鉴。在马克思 、 恩格斯的很多著作 中都有环境保护 的观 点。但是 ,建国以来不管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恰恰 忽略了这一点。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中就批驳了那种把马 克思主义称为斗争哲学的说法。 并指出了破坏 自然对人类 带来的危害 ,提倡人与 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 观既是在哲学、 经济、 政治的高度上提出的, 又同儒家环境 保护观一样 ,也有伦理学的内容。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中说:“人是 自然的非有机的身体。…人类本身就是 自然界的产物 ”“一部社会发展史 , 就是一部 自然发展史 。”但在阶级社会中,“因为疏远化了的劳动 ,把 自然从人类那里疏远化起来。”所以“人与 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根本解决。”最终还要求助于共产主义制度。因为“共产主义 , 作为完成了的 自然主义 , 等于人本主义 ;而完成了的人本主义 ,等于 自然主义。’ ’‘ ‘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 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将它置于他 们的共同控制之下 ,而不让他作为盲 目的力量来统治 自己 ,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 , 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 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⑦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环保观是注重普遍联系 ,注重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 的文档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k2o59urd036aw5tvxo0daes3y30z00x1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