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11:52: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届“龙腾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教材 语文 学段 月球之谜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书名: 义务教育课出版社:人民教育出出版日期:2003年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版社 三年级下册 12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列举的只是几个关于月球的不解之谜,对于学生来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我认为应大胆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去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神奇的科技世界”,包括《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第五册出现过一篇说明文《赵州桥》,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单元,所以在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说明方法,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的文章,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1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了解的不多,很多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不喜欢探索科学。于是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关于月球知识知多少”的前测、 1、你知道什么是月球吗? 学生回答 知道 说不清楚 不知道 人数 6人 4人 11人 百分比 28.6% 19% 52.4% 结论:学生对“月球”没有了解,不清楚,对科学知识了解较少,比较匮乏。 2、你觉得月球和地球一样吗? 学生回答 一样 不一样 人数 4人 17人 百分比 19% 81% 结论:说明学生还是有一定感知,能初步了解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特点的。 3、你觉得月球上会有什么? 学生回答 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 有嫦娥和玉兔 有土、石头 有外星人、外星植物 什么也没有 人数 3人 4人 8人 3人 3人 百分比 14.3% 19% 38.1% 14.3% 14.3% 结论:认为“有外星人、外星植物”的同学,他们受漫画、动画片的影响比较 2

大,对真正的月球不了解。认为有“有嫦娥和玉兔”的对我国古老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 认为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有土、石头。”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 4、你能说出几句关于月亮的诗句或者传说吗? 学生回答 知道 不知道 人数 10人 11人 百分比 47.6% 52.4% 结论:学生对关于月亮的诗句或者传说了解较少,说明学生的积累比较匮乏,缺少积累的好习惯。 针对以上的结果显示,我们班学生对科普知识了解甚少,不清楚什么事月球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这需要在上课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从最基础的了解起来,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月球的资料,和有关月亮的诗句、传说。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更大的收获。因此在第二课时中着重指导学生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使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的思考: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指导学生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使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教学方式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抓住矛盾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并围绕探究主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于一体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活动。适当借助信息技术。

3

本节课的多媒体使用,始终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经过技术处理,一成不变的文本语言,特别是重点段落的语言自由链接、立体呈现,丰富活化了文本。这样,课件像朋友,与学生交互对话,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伙伴,体现助学功能。 开课伊始,创设情境,通过遐想把学生从诗意的世界中走来拉近文本,在探究难点处,在学法点拨处,几处重点语段的文本演示,为生成留出空间。 课件为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读中名理提供支架,促学生更好地学语言、用语言,明哲理服务。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和课文提到的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依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理解“奇异”“荒漠”等词语, 学习表达方法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像, 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知月球的神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引读课题《月球之谜》),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月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奇异、神秘),课文提到了月球有哪些谜? (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 理解词语, 学习表达方法 (一) 感悟月球的奇异 4

搜索更多关于: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的文档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xqt88aox8mqar1rud16ehs64cxmy0120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