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班交流。 4、练习背诵。
五、回顾全诗,质疑升华:关于这首诗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六、运用拓展:想象《望天门山》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并把它画下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 《山行》 《暮江吟》
教学内容:《山行》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另外两首,首先学习《山行》。(板书课题)在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预设:理解题目的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
1.读题理解题意:在山上行走。 2.了解作者杜牧,师作补充。 3.理解诗句的含义。
(1)自由读《山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纠正错误。
(4)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同桌讨论:作者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展示课件) 2、汇报探究情况,相机释疑 (相机板书)
3、提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4、追问: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5、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
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6、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想象画面,朗读诗歌。 2.师范读诗歌。 3.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回顾全文,
1、关于《山行》,你还有哪些疑问? 2、背诵古诗。 学习《暮江吟》 一、设疑导入
在学习前两首古诗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规律,谁来说说学习《暮江吟》这首诗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
1、理解题目,了解作者。 2、理解诗句的含义。
(1)自由读《暮江吟》,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纠正错误。
(4)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5)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三、合作解疑,体会情感。
1. 汇报学习收获或者学习疑惑。
2.讨论交流: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想象画面,情感朗读。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古诗。 四、回顾全文,拓展探究
1、关于《暮江吟》,你还有哪些疑问? 2、练习背诵。 五、限时作业:
一、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读古诗填空。
古诗《山行》的作者是( ),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望天门山》作者是( )代诗人( )。他被尊称为( )。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景的古诗,如( )。 三、默写古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板书设计 山 行 暮江吟
(唐)杜牧 (唐)白居易 寒山 石径 一道残阳铺水中,
白云 人家 半江瑟瑟半江红。(美丽)
枫林 霜叶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可爱)
7.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5个字,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作者描绘的海上日出的景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3、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词语。
课文重点:2、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3、4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请你以《家乡日出》为题,仔细观察日出的美丽景色,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
一个日出景物片断。
预习提纲:导语:日出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但海上日出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巴金先生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奇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一刹那 发痛 镶金边 目不转睛 分辨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并组词)。 刹 担 转
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整理在课本上) 目不转睛 奇观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分别描绘了 时和 时海上日出的景色。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
(2)日出时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请读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标注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日出的过程。
(3)作者的语言生动、优美,请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能想象到什么情景?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是 句,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 之情。
8.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日出吗?谁能来描绘一下日出时的美丽景色?指名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