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号:Ⅰj010402)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河流有哪些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各是什么? ★补给 类型 雨水 补给 ★补给季节 我国以夏秋两补给 特点 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我国分 布地区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 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季节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 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普遍,例如天池和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普遍 夏季 ①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 冰川无融水。 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补给关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水循环类型(课本P55图3.3)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季为主 续 发生区域 作用 主要环节 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 海陆之间 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 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蒸发、降水、下渗 陆地内部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海洋内部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 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读下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①——水汽蒸发 B.②——水汽凝结[来源:ZC.③——生物循环 D.④——水循环
3.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5.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对流雨
6.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8.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来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10.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M表示( )
A.形成地下水 B.形成生物水
2
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 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 12.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
A.植树造林 B.扩大耕地规模 C.修建水库 D.城市化加速 (2012·江苏高考,7~8)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1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市
万州区出现了201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初步统计28个乡镇,123个村,18.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这次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
A.a,c B.b,c,d C.a,b,c,d D.a,b,c,d,e
16.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
A.a B.b C.c D.d
我国某湖泊面积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483米,湖泊水位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7~19题。
17.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8.该地区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水 19.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D.季风环流 20.读“我国东北某河流的流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该河表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A形成________汛,B形成________汛。
(3)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的_______最大的时期。
(4)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修建大坝,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5)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西岸______________,东岸____________。
22.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处河流的补给水源有哪些?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3)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23.下面是“扬州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小区下水道改造前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污水处理方式影响了水循环的( )
A.下渗环节 B.蒸发环节 C.水汽输送环节 D.地表径流环节
(2)图乙与图甲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下水道改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该学习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区下水道问题的探讨。假设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补充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课题―→ ―→ ―→ ―→ (4)请你从资源化角度谈谈图示管道改造的积极意义。
(5)扬州位于南水北调东线上,简述城市管道改造对南水北调的影响。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参考答案
1.C 2.B
4
3.解析:选D。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4.B 5.B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时河流含沙量大,因此该河流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所以其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6.解析:选A。“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这就证明了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7.D 8.C解析:第7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及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第8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9.D 10.C解析:本题组以坐标图的形式展示了三条河流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甲河从5月到9月河流处于汛期,为夏汛,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乙河冬季河流断流,且流量与气温相关,可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则明显看出有春、夏两个汛期,为东北地区的河流。
11~12.A .A 解析:M为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植树造林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使地下水量增加。
13~14.B A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看出,图示时期两湖水体面积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但变化基本同步。第14题,在图示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有增也有减,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15~16.B D 解析:第15题,海陆间水循环由海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及径流等环节构成。暴雨洪水发生时,海洋水蒸发量不一定会发生变化,故可排除A、C、D三项。产生暴雨洪涝,说明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陆地,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水短时间内大量汇集,地表径流大。正确答案是B项。第16题,汛期时河流水量大大增加,河流水补给湖泊,湖泊起蓄水作用,故A、B两项错误。根据河流主要发育于山地中,及河流上游河道较小,下游平坦开阔可知,正确答案是D项。
17~19..B B A 解析:读图可知,该湖泊冬季水位为0,说明该地区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气温是引起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湖泊海拔为483米,应位于西北地区。
20.(1)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夏 春
(3)径流量 (4)修建水库 ② 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21.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22.(1)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
(2)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中游通过植树造林或破坏植被影响地表蒸发(或蒸腾)和下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3.答案:(1)D
(2)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 减少污水处理量,节约资源
(3)确定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搜集资料,获取数据 分析处理资料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4)可将雨水收集,实现资源化,用作园林用水;回灌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作盥洗用水等。 (5)有利于提高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增加南水北调的总水量。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