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厚胶合板 18厚胶合板48钢管?48钢管 50*100木方间距25050*10木枋间距250 直角扣连角并双扣件直角扣连角并双扣件 ?12螺杆 12螺杆工程剪力墙模板采用散支散拆方式,模板采用胶合板,用50×100mm 木枋作龙骨,用“3形卡”将对拉螺杆与钢管连接起来,木枋间距400,钢管间距600,对拉螺杆间距500×500,模板采用钢管支撑和对拉螺栓共同支撑稳定。如下图:
木枋50*100@400 Ф48钢管@600 3形卡 Ф48钢管 止水条 M12螺栓 3形卡 胶合板 50*100木枋
b、梁、板模板
梁跨度大于6m时,模板应按跨度的L/400起拱,净挑长度大于
2m的悬臂梁均应按跨度的L/300起拱,且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梁、板模板采用木夹板,50×100mm,梁底及侧模用Ф48×3.5钢管作支撑。
梁模板安装:先在板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的水平线,钉柱头模板。然后按设计标高调整梁底支撑标高,安装梁底模板,拉线找平。再根据轴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板模板安装:板底采用主次木楞,主楞间距1000mm,次楞间距300~450mm。
现浇梁板结构当跨度≥6m时,应按L/400起拱。(详见下图《梁、板模板支模示间图》
剪力墙 板 梁 柱
ф12对拉螺杆@≤50 满堂脚手架
梁、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C、模板拆除
柱、墙模板在砼的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以拆除。拆除时间大约在12h左右,即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拆模时不得用大锤,以防止模板碰撞、砼开裂。
现浇结构承重底模的拆模所需混凝土强度见下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2 板 >2,≤8 >8 梁、拱 悬臂结构
5.3.2.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a、模板接缝应平整,接缝处应钉有木枋背撑,防止接缝处模板翘曲。 b、柱模板容量产生的问题:柱位移、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扭曲,梁柱接头偏差大。防治方法:支模前弹出柱模边线,柱模下口与边线平齐,上口与梁底模钉牢。另一方面要校正柱钢筋,且柱钢筋绑扎不得扭曲。对柱模与楼面砼接缝不严处,用成品海绵泡沫垫起,柱模挤压严密,柱模板属于竖向模板,模板体系应具有较好的侧向稳定性,柱模加固对砼成型尤为重要,加固时钢管柱箍及时对拉螺栓的间距要满足模板体系的刚度要求。
c、梁和楼板的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梁身不直,梁侧面鼓出,板中部下挠,蜂窝麻面。防治方法:650mm以下梁高侧模,中间用钢管斜撑顶紧,650mm以上梁高侧模采用对拉螺杆,螺杆的间距和排距按作业设计要求设置。侧模上口与平台模钉牢,侧模下口用扣件固定在钢管横杆上,梁跨度大于6m,应按L/400中间起拱,板宽度大于4m,板中按L/400起拱。 5.3.3钢筋工程
≤8 >8 ≤2 >2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的百分比计(%) 50 75 100 75 100 80 100 钢筋:钢筋采用I、II级钢(Ф、φ),型钢、钢板采用中Q235。 5.3.3.1钢筋的采购与保管
钢筋的采购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并按要求时行材料复检,严禁不合格钢材用于该工程。钢材厂家和品牌按标书要求选用大厂钢材,严格质量检验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钢筋质量;采购的钢筋要求挂牌标识,整齐堆码,并派专人看管。进场的钢筋先会同监理等部门见证取样,送指定单位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5.3.3.2钢筋的加工
a、钢筋运至加工场地后,应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
b、钢筋加工时严格按技术部提供的钢筋翻样料表,进行加工,加工好的钢筋要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安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型号、尺寸和数量。 c、钢筋的运输
钢筋的运输由专人负责,以免出错。 5.3.3.3钢筋的连接方式及锚固长度
钢筋的连接方式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优先采用焊接长。
竖向钢筋现场连接:本工程Ф16以上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Ф14以下采用绑扎连接。 b、钢筋连接及锚固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不考虑抗震)、Lae(考虑抗震)必须符合规规定。
序号 1 2 3 4 5 抗震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级钢筋 级钢筋≤d25 级钢筋 级钢筋(d≤25) 二级 ≤C30 / 45d / 53d ≥C30 / 40d / 47d 三、四级及非抗震 ≤C25 30d 40d 36d 48d ≥C30 25d 35d 30d 42d 注:简支板底筋伸入支座不应小于:Ф≥5d(d为钢筋标志直径),并应伸过梁中线。
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搭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头长度的区段围和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点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允许的百分率按下列规定:
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的搭接接头,受拉区≤25%,受压区≤50%; 受力钢筋的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受拉区≤50%,受压区不限帛。 c、对于常用的I、II级钢筋,当需要作现场材料代用时,除了满足等强度代换原则外,尚应满足规有关钢筋净距、最大间距,除了满足等强度代换原则外,尚应满足规有关钢筋净距、最大间距、最少锚固根数等规定,并且在同一受力面钢筋的级差不超过两级。
d、悬臂梁上部主筋的在悬挑围及框架在箍筋加密区围不允许设置接头,框架上部主筋在跨中1/3围、下部主筋在支座处可设置钢筋接头。 e、框支梁通长钢筋,上部通长筋接头在跨中,下部通长筋接头在支座。
上下层钢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放置在设计位置。 5.3.3.4钢筋的绑扎 a、柱、墙钢筋的绑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