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捣时不得将振动棒放在一点振捣,以免导致振点石子过多,在一点振捣时间不宜超过20S。
柱、墙分层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伸入下层混凝土大于5~8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保证柱混凝土的完整性。 D、混凝土的养护
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要求作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差较大部位、重要构件,应采取专门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后,应进行抄平,并用木抹子搓平、扫毛。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梁板采用履盖麻袋浇水养护7d以上,柱砼的养护采用挂草袋浇水养护。
5.3.4.2砼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 a、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粒径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蓬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模板缝严密,若接缝隙超2.5mm,应予填封;钢筋过密时,应选相应的石子粒径。 b、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C、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满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d、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部位,砼骨料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结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棒。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同一等级的细石砼。 e、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时予以堵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我公司习惯做法是:用成品海绵泡沫垫模板,使其挤紧压实。 f、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砼未达终凝前在上面行人各操作。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时使用拖板或刮尺一次性收光找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待砼达到1.2Mpa强度后才允许在砼面上操作。
混凝土工程质量对策详见“第八章技术组织措施中附表“ 混凝土工程质量对策表。
5.4脚手架工程 5.4.1脚手架材料的选用
本工程外脚手架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板采用3000×300mm的竹跳板,密目防火安全网。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规要求。 5.4.2脚手架
脚手架的结构施工阶段搭设满堂手架。所有梁、板,均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在室装修阶段采用工具式脚手架,便于搬迁和移位。 5.4.3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采用Ф48×3.5钢管脚手架,并根据不同部位外架高搭设不同形式的脚手架。外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I30-2001执行。
5.4.3.1在基础施工阶段:根据需要搭设脚手架,用于钢筋绑扎、砼浇筑。 5.4.3.2结构施工阶段:施工采用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采用挑架,挑架施工必须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附计算书,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搭设前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认真对搭设人员进行交底。外脚手架侧面满铺绿色密目网,临街面满竹笆子。
结构施工时,基础土方回填完毕,在建筑物的周围,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根据外架的使用荷载,钢管脚手架采用双排钢管手架,其技术参数为:立杆间距1.5m,立杆横距1.0m,大横杆步距1.8m,立杆距墙0.25m。脚手架立杆下面土方应夯实,并浇15cm厚C20砼作为立杆支承基础,并有较好的排水措施,脚手架落地处应设垫板并加扫地杆,防止脚手架不均匀下沉。脚手架外满挂竹笆子和绿色密目网,进行全封闭施工,且脚手架水平方向每隔2层设一层竹笆子封堵。脚手架外设剪刀撑,相邻剪刀撑应连接。
外脚手架应与主体结构拉结,每6×6m设一拉结点,拉结点设置为外架小横杆与架柱连接,并调整架体的垂直度。 5.4.4脚手架的安全防护
本工程脚手架采用全封闭式防护。
5.4.4.1每个施工层脚手架均应设挡脚板及防护栏杆。
5.4.4.2外架水平杆、侧立杆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必须用脚手板满铺,并在脚手架平面上满挂安全网,侧与楼面预埋件连接牢固,外侧与立杆连接牢固。
5.4.4.3所有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绑扎牢固,不留缝隙。
5.4.4.4所有现场的安全通道上方搭设防护棚,满铺脚手板防护,并满挂 密目安全网。 5.4.5脚手架的拆除 5.4.5.1拆除程序:
安全网→护身栏杆→挡脚板→脚手板→大横杆→小横杆→立杆→斜撑杆(拉筋)→水平挑杆
5.4.5.2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的专业架工,并持证上岗。脚手架的拆除应按确定的拆除的程序进行,连墙、柱件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后方能拆除。
5.4.6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等安全措施
5.4.6.1在脚手架搭设前,按设计要求架设和使用脚手架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4.6.2按设计要求,对架设的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5.4.6.3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5.4.6.4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规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5.4.6.5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5.4.6.6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4.6.7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使用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5.4.6.8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
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等。
5.4.6.9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按规要求进行。安全网按规定搭设和拆除。
5.4.6.10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措施和专人看守。 5.4.6.11在拆除脚手架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清除脚手架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拆除。
5.4.6.12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
5.4.6.13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应遵循先搭后拆的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4.6.14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 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二步。如高差大于二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4.6.15严禁将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抛掷至地面。对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按规定及时检查整改与保养,并按品种随时码堆存放。 5.5砌筑工程
本工程砌体主要采用加气砼砌块。待中标进场后,针对加气砼砌块的砌筑做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在此仅对砌块墙体施工一初步方案。 5.5.1墙体的砌筑构造:严格按施工规及施工操作规程施工。
5.5.1.1砌墙前先弹出轴线,并按轴线弹出拆砖边线,每匝砖砌筑时拉水平线,在做好墨线的位置上,按排列图从墙体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砌筑,砌筑采用主规格砌块为主,镶砖为次,砌块错缝砌筑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