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永昌县人民政府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8 14:51: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3-30 8:48:02] 浏览次数[3293]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4日在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永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国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全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政府工作。同时,根据《中共永昌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制定了《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进取、艰苦奋斗、共铸辉煌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全民创业、统筹城乡、和谐共享”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县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生产总值达到39.5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76元,是“十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2.9%;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8亿元,年均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4亿元,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8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6元,年均增长8.6%。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动员全县各级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五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市重点项目236项、资金12.4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1项,到位资金33.3亿元;组织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598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亿元,年均增长23.5%;完成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年均增长21.6%。

——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10个乡镇

-1-

的集镇总体规划和74个村庄规划。着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新改建城镇道路48.6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204公里、供热管网12.7公里,建成商品住宅楼80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7.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8%。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99%的村实现通油(水泥)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5%,建成了4个乡镇的农民文化广场。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8.1%提高到27.7%。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懈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合并农村初中11所、小学51所,新建初中2所、小学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8所,在全省率先普及了高中教育。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改造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和22个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9.2%和99.7%,提前实现了“四个全覆盖”。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成了县计生服务站和7个乡镇计生服务所,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4个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93%。续修出版了《永昌县志(1991—2005)》。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4769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众1197人次,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1028人。城乡医保、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补贴制度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特困家庭大学生生活补贴制度和低保边缘户救助政策。政策研究、工商税务、质监药监、兵役民兵、档案史志、宗教民侨、妇女儿童、邮政通讯、气象人影、金融保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抓党建、强基础”的工作主线,审视县情完善发展思路、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4.65%,第二产业增长15.1%,第三产业增长8.5%;县级财政总收入达到7.6亿元,其中县级可用财力3.8亿元,上级专项补助资金3.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建设呈现内涵提升、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高效节水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示范推广啤酒大麦垄作沟灌13万亩,新建日光温室542 座、食用菌棚667座,启动食用菌旧棚2549座;建成万只羊场6个、千头牛场1个、养殖小区1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13户;土地集约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流转土地4.31万亩,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示范点7个;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任务,家庭承包经营率达到75%以上。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劳动力6.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亿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补助资金6674.97万元。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永昌工业区完成主干道、人行道绿化1.8万平方米;焦家庄氟材料工业园完成环境预评价,规划编制顺利进行。金化集团公司实现扭亏增盈,金泥集团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省电投永昌发电公司、金铁集团公司、瓮福公司稳步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春天电石1、2号炉、鑫和铸造件和裕隆

-2-

达二氧化碳生产线、长庆电解镍粉扩建、三洋玉米秸秆饲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化集团“2030”、金铁集团煤气热电联产、鑫华捣固焦、泰琦化工氢氟酸生产线、健新热风干燥蔬菜、溢金香油脂加工、金川东水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1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2台,万元GDP能耗下降3.25%,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2.4%。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骊靬古城开发实现突破性进展,御山峡景区路基、桥涵、防洪墙等工程全部竣工,圣容寺塔维修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商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羊肉美食城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北关蔬菜市场主体完工,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9个、冷库8座、活畜交易市场1个,完成县级粮食储备第一期250万公斤收购任务;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瑞泽13万吨、英豪3万吨物流仓储项目建成运营,永昌工业区仓储中心二期、太西煤金昌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消费市场日趋繁荣,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成效显著,销售家电产品15750台,补贴资金352.4万元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增长10%。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增民营企业86户、个体工商户1822户。 (二)突出抓工抓大,项目建设呈现量质并重、活力倍增的强劲势头

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按照“争融并举、抓工抓大、全民创业、大办项目”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年初确定的86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18%;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19.62亿元,增长18%。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兰洽会签约项目17项,资金达14亿元,位居全省县(区)前列;落实招商项目52项,到位资金9.3亿元,增长26.1%,一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的大项目落户我县。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占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3%;河西堡工业区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引进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54.7亿元。项目争取成果丰硕,争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3.8亿元,其中农林水利资金1.4亿元、教育资金0.6亿元、医疗卫生资金0.1亿元、社会保障资金0.9亿元、其它领域资金0.8亿元。积极与金融单位协作,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作用,融资1.2亿元,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突出基础支撑,城乡建设呈现功能优化、亮点纷呈的崭新面貌

立足打基础、谋长远,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着力推进一体化进程。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县城居民健身广场建设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和河西堡集中供热等重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武当路、云川路延伸段竣工通车,东环路人行道铺设完工。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开发住宅小区9个,新开工商住楼29栋12.9万平方米。城镇管理进一步强化,集中整治城区主干道、城乡结合部和拆迁改造区环境,有效改善了市容市貌。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河西堡、朱王堡、六坝等乡镇主要街道两侧拆迁改造及开发建设成效明显,焦家庄农民文化体育广场竣工使用,红山窑、南坝文化广场进展顺利,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人饮安全等项目全面实施,新改建干支斗渠260公里,建成一体化净水厂2座,解决了18个村2.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乡村道路61公里、沼气池300座,编制村庄规划50个。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人工造林0.6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牧还草围栏50万亩,武当山、水云山绿化650亩,管护重点公益林164万亩;全面完成河西堡镇区环境治理规划任务,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四)突出增收节支,财源建设呈现竞相发展、保障有力的喜人变化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造血”、“输血”并重,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财源建

-3-

设,着力培植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骨干财源,实现利税0.9亿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成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0.3亿元;加强资金争取,得到省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县级可用财力达到3.8亿元,增长26.8%。加强资金管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节约资金1028万元。加强民生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安排资金2.2亿元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占财政预算支出的65%;经过不懈努力,干部职工津补贴全额到位,住房公积金财政补助比例和住宅取暖费定额补贴标准适度上调,公益性岗位及合同用工人员工资得到提高。加强银地协作,金融单位的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余额达到46.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7.9亿元,贷款增量是2009年的2.4倍。

(五)突出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呈现统筹协调、全面进步的和谐局面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形势不断向好,为1281名创业妇女贷款8001.5万元,为430名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2150万元;安置高校毕业生257名,城镇新增就业284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77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之一,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90元提高到209元,人均纯收入在1100元以下的农民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 99.2%、99.7%,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基本医疗保障两个全覆盖;发放五保金、低保金、各类救灾救助金3640万元、价格临时补贴32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8万人次;开工建设廉租房540套2.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3500套,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17所,永昌六中、城关三小、河西堡二小顺利招生,农中公寓楼、职中实训楼投入使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县医院住院医技楼主体完工,朱王堡、六坝中心卫生院附属设施竣工投入使用。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县计生服务站投入使用,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扶助资金421.5万元,我县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文体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7个乡镇、64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和104个农家书屋设施设备配套,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完成32个村14372户“村村通”建设任务,城乡电视数字化用户达到18500户,建成4个乡镇高标准体育场地,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完成规划、初设等前期工作;各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省级文明县称号,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新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5个,提高了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和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社会管理不断强化,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专项攻坚活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769件,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12件,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破获刑事案件320起、经济犯罪案件13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六)突出廉洁高效,自身建设呈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政府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实施“六项行动”(素质提升、惠民便民、创先争优、效能提升、爱岗敬业、廉洁从政),努力创建“六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和谐型、清廉型),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坚持依法行政, “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78件,办复率达100%。按照“精简、效能、高效”的原则,新一轮政府

-4-

搜索更多关于: 永昌县人民政府 的文档
永昌县人民政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b370sk6f0a0pl1tz3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