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10:2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其统辖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67.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68.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69.护理立法: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护理人员在教育培训和服务实践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予以限制,起始于20世纪初。

70.护理法: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1.侵权行为:一般指对某人或许多人的人参权利不应有的侵犯。 72.犯罪: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

73.疏忽大意:是指不专心致志的履行职责,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

74.噪音:是指人们不需要和讨厌的声音。 75.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76.医源性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77.入院护理:是指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78.患者床单位:是指医疗结构内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和设备。 79.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80.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8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的滑动倾向时,就回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力。

82.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受。

83.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84.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卧位。

85.被动卧位:是指患者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86.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7.卧位舒适:是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88.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89.疼痛:(NAHDA1978)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 90.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91.睡眠:周期发作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92.失眠: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93.睡眠过多:指睡眠时间过长或长期处于想睡的状态。

94.发作性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 95.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96.活动受限(制动):指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97.全范围关节活动(ROM):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98.等长运动: 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99.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张力运动。

100.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101.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

102.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103.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104.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105. 直接接触传播:由以感染的个体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 106.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107. 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108. 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

109.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110. 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111.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12.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113. 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

114. 潜热;是指当1克100度的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115.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16. 无仅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17. 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18.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19. 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20. 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121. 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22. 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23. 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辐射

124.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25. 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126. 生命体征:T、P、R、BP 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127.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128. 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兹波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

129. 传导:指热在一个物体内部或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传动的散热方法,热由温度高的部位传向温度低的部位。

130. 对流: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是传导的特殊方式。

131. 蒸发: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吸收热的散热方式。 132. 体温过高(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133. 稽留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度。 134. 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超过1度。 135. 间隙热:24小时体温波动较大。 136.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137. 体温过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低于35度称体温不升。

搜索更多关于: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的文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gim1t8xh6ehs64cpfs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