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批判性思维教案,以《荷塘月色》为例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18:10: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去同存异,批判思考

——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的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而语文学科除了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鉴赏和感受,还应该承担起学生思维的培养,而我们课本中一些曾经删节过的文段是很好的学习资料,通过呈现这些材料,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课标说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阅读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批判能力”。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课程标准对这一阶段学生的要求,也是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注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通过探讨文中曾经删节的段落和给予多种写作背景的方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脉络。

2.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讨文中曾经删节的段落和给予多种写作背景的方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用自己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许多诗情画意的篇章,在名家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灵光,光写荷花的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又写出了荷花的动态;而周敦颐却看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正是为了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而客观景物也深深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下荷景,抒发了怎样独特的情怀? 二、范读文段,欣赏月色下的荷塘

1.“在正式走进荷塘之前,你们先来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直接写荷塘和月色的?”

1

明确:文中第4、5段 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朗读我们一起走进那静谧、朦胧的荷塘月色中! 2.教师配乐朗诵 3.问题引导

问题一:指名同学回答在他的想象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问题二:请同学回答自己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教师追问,其中的点,再点出修辞手法) 4.教师总结:

本段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动态和静态,可见和可想,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为我们展现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全段不见一个月字,但是处处都有月光。

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 月下的荷塘 叠词的使用

5.批判性思维问题引导:

有人认为把“月色下的荷花比喻刚出浴的美人”和前面的明珠、星星相差太远,而且体型、体态也过于庞大,所以这一比喻曾经被教材删掉,那么你认为是否该删掉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通过朗读,品味荷塘上的月色

1.“上一段写得是月色下的荷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荷塘上的月色是怎样的呢?”

2.学生朗诵,纠错,解决字音问题。

3.分享喜欢哪一句并追问语言点,再点出修辞手法。 板书:月光、青雾、倩影、花叶、树影 泻、浮、洗、笼 通感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四、由景入情,抓住情感线索 1.问题引导:分析这两段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观赏荷塘和月色的时候心情怎样?是兴高采烈的感觉吗?”

明确:朦胧的感觉、淡淡的喜悦 2.以读的方式体味情感

“好,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月色中去,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 板书:羞涩、渺茫、脉脉、轻纱的梦、淡淡的云

淡淡的喜悦

五、对比鉴赏,激发批判性思考

有人认为这段文字和月下荷塘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语句直白,修饰语少,接近于白描,不拘泥于描写池中景物,重在描写荷塘带给我的精神世界的感受,寥寥几句就令荷塘神采飞扬。相比来讲,月下荷塘太细碎了,不如这种更活泼,更有灵气,请你通过比较,找出差别,看看谁写的“荷”更好? (1)“推开我家客厅的北窗,是一池荷花。田田的荷花,白色的荷花,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发出晶莹的光。微风吹来,绿荷翻舞,下雨的日子,雨点打在荷叶上,发出一种令人神往和产生幻想的声音??我常常凝望这片荷塘,幻想自己就像童

2

话中的水孩子,坐在荷叶上,把脚浸在水里,看小鱼从脚趾间游过,大眼睛的青蛙会跳上荷叶和我对话??”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 ▁▁▁▁▁▁▁▁▁▁▁▁▁▁▁▁▁▁▁▁▁▁▁▁▁▁▁▁▁▁▁▁▁▁ ▁▁▁▁▁▁▁▁▁▁▁▁▁▁▁▁▁▁▁▁▁▁▁▁▁▁▁▁▁▁▁▁▁▁ ▁▁▁▁▁▁▁▁▁▁▁▁▁▁▁▁▁▁▁▁▁▁▁▁▁▁▁▁▁▁▁▁▁▁ ▁▁▁▁▁▁▁▁▁▁▁▁▁▁▁▁▁▁▁▁▁▁▁▁▁▁▁▁▁▁▁▁▁▁

第二课时

一、研读用词,追寻情感路线

1.探讨第二段和第六段的荷塘四面景物的不同,——从而引申出作者感情的不同 (1)“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上节课我们赏析了那朦胧的意境,又了解了作者的淡淡喜悦之情,那么老师想问作者通篇都是喜悦的感情吗?接下来,请女同学朗读第二段,男同学朗读第六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有那一句话是一样的?” 明确:荷塘四面

(2)那么这两段都写了杨柳是不是重复呢?

板书:前:写荷塘周围的环境,点出杨柳

后:树色、杨柳的风姿、树梢、树缝; 详与略,远与近

(3)那么前后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请一名男同学朗读第三段,总结感情;第三段:平日里的心情——受拘束“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现在的心情——自由

(4)那么作者平日里是不自由的,说明他对现状不满,既然不满,所以他出来的目的是——暂时逃避现实。——“我且享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他希望从中得到解脱 板书:希望

(5)找出第六段表示作者感情的语句 第六段:“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板书:失望

3

“作者本来从这片月色的荷塘中得到了宁静,但是忽然被蝉声和蛙声打断了,自己的心中又不宁静了,唉算了,现实中我得不到宁静,我就想想以前吧!于是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江南的一些旧俗,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回作者是否从中得到了宁静呢?”

板书:希望——失望

2.分析采莲赋和西洲曲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 采莲赋解释:

西洲曲解释:怜子情如水

采莲赋和西洲曲情景分析:大家高兴荡舟去采莲,年轻的女子唱着欢快的歌,驾着轻舟,忽然想起了心上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采莲的情景:欢乐、热闹 心情:“早已无福消受” ——这么欢快的场景,仍然未超脱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朗读第一段和文中最后一句,比较出门前后的心情不同?找出表示情感的词语 出门前:心里颇不宁静

回家后:妻已睡着——环境很静,但是作者心情:不静——反衬手法

总结:也就是说作者回到家后,周围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内心涌动的是思念,是茫然,而自己仍旧找不到出路的那种彷徨、茫然的感觉,在静静的月光下显得更加难受。

妻已睡着,无人倾诉,“世人皆睡,唯我独醒,”也就是说作者最终仍然没有找到宁静,所以除了上面讲的淡淡的喜悦,还是——淡淡的哀愁 板书:仍不宁静——淡淡的哀愁 4.请同学概括出行路线和情感路线

板书:出行路线:出门-观荷塘前-观荷塘月色-观后-进门 圆形路线

情感路线:颇不宁静-希望求静-淡淡的喜悦-失望-仍不宁静-淡淡的哀愁 二、教师抛“锚”,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 1.呈现删节文段,激发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习题探讨:本文为什么要写古时候的采莲盛事?是否离题?旧教材的编写者就一度曾把有关《采莲赋》的部分内容删掉。删的对不对?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请说出理由。(答案没有对错,不要因为现在的教材有,就认为它不该删掉,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 ▁▁▁▁▁▁▁▁▁▁▁▁▁▁▁▁▁▁▁▁▁▁▁▁▁▁▁▁▁▁▁▁▁▁ ▁▁▁▁▁▁▁▁▁▁▁▁▁▁▁▁▁▁▁▁▁▁▁▁▁▁▁▁▁▁▁▁▁▁ ▁▁▁▁▁▁▁▁▁▁▁▁▁▁▁▁▁▁▁▁▁▁▁▁▁▁▁▁▁▁▁▁▁▁

4

2.提供多种写作背景,探讨作者内心不宁静的原因 批判性思维习题探讨:作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 (1)政治学派认为是源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因为都写于1927年,但是有的人确认为作者写于7月和四月相差三个月,这三个月可能发生很多的事情,以三个月前的发生的政治变故来推断三个月后的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有点牵强?况且作者只是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党派之争,更不是民主战士 (2)家庭伦理家庭生活派认为:

据说这个妻子是他的原配武钟谦,武死于1928.11.26,所以写作但是也可能是:他妻子多病,为了减轻负担,写《荷塘月色》时将两个孩子不得不送回扬州老家,而朱自清情感细腻,因为这个自责。

(3)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国民党的残暴感到不满,但是对共产党有一片茫然,不知该选择哪派?其实也是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根据以上的观点和依据,谈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宁静?答案无对错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4)作者内心对美人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郁结。 (5)思乡之情,“这到底令我惦记着江南了。”

阅读上面五种写作背景,请你任选一种,谈谈作者不宁静的原因,并阐述理由。

▁▁▁▁▁▁▁▁▁▁▁▁▁▁▁▁▁▁▁▁▁▁▁▁▁▁▁▁▁▁▁▁▁▁ ▁▁▁▁▁▁▁▁▁▁▁▁▁▁▁▁▁▁▁▁▁▁▁▁▁▁▁▁▁▁▁▁▁▁ ▁▁▁▁▁▁▁▁▁▁▁▁▁▁▁▁▁▁▁▁▁▁▁▁▁▁▁▁▁▁▁▁▁▁ ▁▁▁▁▁▁▁▁▁▁▁▁▁▁▁▁▁▁▁▁▁▁▁▁▁▁▁▁▁▁▁▁▁▁ ▁▁▁▁▁▁▁▁▁▁▁▁▁▁▁▁▁▁▁▁▁▁▁▁▁▁▁▁▁▁▁▁▁▁

5

批判性思维教案,以《荷塘月色》为例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gks4ud890vngk59eo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