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
【摘要】由于剪纸较方便易学,又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所以成为了我国历史久远、地域面广泛、内容丰富的一种艺术。文章中首先研究和分析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论述剪纸不同角度的分类,最后就中国剪纸艺术的保护,提出见解。 【关键词】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分类;保护 0.引言
剪纸是我国自古流传的艺术形式,我国剪纸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剪纸艺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它跟当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在民间中起源,并且发展壮大。现如今主流的剪纸艺术应是中国现代的民族剪纸艺术,民间剪纸已然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应该将希望寄托在我国现代民族剪纸艺术。 1我国剪纸艺术发展历史 中国剪纸活动历史悠久,剪和雕刻艺术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古代中国人就明白虚实结合的造型准则,这种造型形式从自身而言就有着较强强的现代意识,这说明了我国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剪纸艺术是具备着民族性和世界性特征,是二者完美融合的产物,要想对中国剪纸艺术有全面了解,就应该对其历史发展状况论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剪
[1]
纸艺术形式。
剪纸艺术的产生,要从剪纸的起源开始说起。自然环境为原始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艺术的社会物质基础。在50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有了原始颈饰,早在1万年到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石刻雕画艺术,例如我国阴山地区。原始人从事基本劳作时,在捕猎、耕地和打鱼的过程中,开始学会制作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并且通过一些形式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保存下来。因此在岩石上保留了许多岩画,岩画记载着古代人基本生活场景的篇章,它表现了古代人的基本的哲学思想、个人宗教信仰、独特的审美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大迁移状况等,岩画是人类历史上较早的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人物和动物的造型跟岩画和古代彩陶上的纹理饰物有着很大的相似点,剪纸艺术应该来源于绘画,由于剪纸和绘画都属于同一派系,属于平面的造型,是二度创作的产物,不同之处在于方法、使用工具,岩画是用特殊工具雕刻的,绘画是运用笔画出来,然而剪纸的出现应该是在发明了剪刀之后。
伴随着社会时代不断发展与变化,汉代剪纸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立春时节有着“祭春”的风俗习惯,“祭春”主要是祭祀青帝“句芒”,“祭春”重要目的就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鼓励人们要勤奋耕种。“祭春”是属于政府的行为,每逢到这一天,京都各百官都着穿青色的衣服,地方性的官员佩戴青色的头巾,或者是插上青色的旗子,把农耕工具整齐地陈列,寓意着有好兆头;在民间活动,人们将各色丝织品进行剪刻,缝制成小旗子,佩戴在头上,以此表示对青神的祈祝,这就是后代人常说的“剪彩为幡”,当时造纸术并没有普及,“剪彩”换句话说就是现代所说的剪纸了,从当时出土文物中的剪纸技艺也是十分精湛, 在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汉代金箔刻花的图样,根据这件文物可以发现当时制作工艺方
[2]
法已经较为成熟。
到了唐代时期,剪纸艺术内容和运用的材料变得丰富化。“祭春”这一风俗一直延传下来,到了唐中宗时期,在政府行为中,又添加了剪彩花新内容,并且剪完之后要赏赐给全部有侍臣,人均一枚,主要是用来迎春,而且要求当时文人学士进行赋诗称颂这种行为。
到了宋代,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制作纸扎民间作坊和相关工艺品开始增多,剪纸图案开始普遍用于装饰工艺品和生活器皿上,例如瓷器:茶盏、花瓶。其题材较为丰富,有虫草花鸟和文字等等,造型十分洗练、并且生动活泼。在宋代,民间流行使用镂花纸板在进行刮桨之后防染产生的蓝印花布。
在明代时期,剪纸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江南地区的彩灯较为出名,将剪纸夹杂在绢
纱里制作成“绢纱灯”,当烛光开始亮起,便出现了花纹。在明代还有使用剪纸代替“商标”,在福建民间走访送礼并没有商标,在礼品上贴上剪纸,又可以称为“礼花”,剪纸既可以装饰礼品,又发挥了商标的作用,表现了福建地区纯朴的馈赠习俗。
清代时期,经济和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流传下来的剪纸形式较多,民间百姓在蓝布上刺绣出剪纸图案,挂在自家的门楣上或者将剪纸贴在门楣上,剪纸图案一般是取其吉语,例如:门笺上加上喜鹊和铜钱的图样,这说明了“喜事在前”,人们出出进进,门笺迎风飘
[3]
动,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到现在,剪纸主要是用于人们婚庆、节日和家居装饰上,使用的题材较广泛,大部门就是取其吉祥,托物寄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有着一定的实用性,还有观赏价值。如我国婚俗中,使用的剪纸一般称为“喜花”,主要是要摆放在新娘嫁妆中、以及新房中,新房的墙上、门上、窗户上都贴有双喜字的剪纸;在生子时要在家中贴上“连年有余”、“男女双全”的剪纸窗花;过春节时,我国每家每户的窗户都贴有“连年有余”、“松鹤同春”、“十二生肖”等剪纸作品,在门上主要贴上“四季平安”、“万事如意”等,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各种年节的象征了。 2剪纸发展
因为个人的立足点不同,所以剪纸的判定也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认为使用刀刻的剪纸不应该叫做剪纸,应该叫做刻纸,然而一些人认为应该追本溯源,古代剪纸是使用剪镂刀进行雕刻,而且剪刀也可以称为“绞刀”,所以刀刻为什么不能称为剪纸,从事实的角度而言,剪镂和刀刻的的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应用手法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一班人普遍认为使用刀剪的作品称为剪纸,纯刀刻的艺术作品还可以称为剪纸,所以在剪纸就出现了剪纸、刻纸的分类了。
剪纸的纹案图样主要是:人物、鸟兽、器用、鳞介、文字、昆虫、花木、果菜、山水、世界珍奇异宝、现代器皿,总共为11类。
根据中国剪纸自身的艺术特点,主要是表达题材的内涵和寓意,所以根据寓意,可以分为:祝福、辟邪邪、除恶、勉励、警戒、趣味等七类。
按照实际用途,剪纸可以分成:装饰类:主要是贴在其它物品上,用于欣赏或者是增添它物美感的剪纸,例如窗花;俗信类:一般是用于祭祀、祈福、去灾、辟邪、驱毒等,例如门神;稿模类:一般是用于版模、印染,例如绣稿;设计类:可以增添它物的美感,或者是衬托它物的剪纸,例如影视作品的片头。
一些人认为剪纸应该分成三种:一般是用单色纸剪出的窗花、彩稿,一般是称为剪纸; 使用彩色纸剪出,且经过粘贴而成的作品,应该称为剪贴;一般在剪后再进行着色的作品应该称为剪画。但是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因为类型相似的窗花作品的形式并没有考虑,且剪画这一词的释义多样,不应该按此分类,还有剪而染色的剪纸作品应该怎样分类,值得思考。 2.1对剪纸色彩的传承
我国传统剪纸色彩大部分是呈现艳丽明快的色彩对比, 后来的创作者为了减少色彩不协调,所以并未大胆使用,众所周知,假如能够较好地应用色彩颜色的对比,会受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单一色剪纸是应用一种颜色的纸进行创作作品,我国民族偏好用红色代表吉庆祥如意以及较好地烘托节日的氛围,强烈色彩使得顾客可以更加直观观看商品,增加购买的欲望。剪纸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把中国人喜爱红色的习惯特点表现得尤为充分。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杂很难,加快了世界文化的频繁交流步伐,特别是剪纸艺术以其特殊艺术魅力和造型,在世界文化中展现了独特的生命力,进而说明了在现代平面设计要想做到独具特色,能够把彩色剪纸和平面设计巧妙地融合,会是现代设计表现民族特色的有效新形式。 2.2对剪纸内容创新
“意”是我国传统剪纸图案造型的要点,古往今来,人们都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所以在现代设计作品中,一样可以运用传统剪纸图案造型来展现美,并且在中国特有的文化风俗和特殊历史环境下,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设计者对剪纸艺术的运用,应该更具有独到魅力,应该重点突出民族文化,可以应用抽象符号维形式来展现设计,对“象”内涵,可以展现我国的民族特色,可以运用剪纸图案符号,剪纸图案有着代表性的元素。现代图案设计和传统的剪纸比较有着不同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其实在展现内容手法上,主要都是为了给予图形新的寓意,现代图案设计是为了实现超凡脱俗的图案效果,一般情况而言,追求的是不再展现真实,而是追求自然形态,实现对象的客观意象能够达到主观的认识和创造,将事物进行重新组合,制造出新视觉,构建新意境。 2.3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传统的剪纸艺术,可以赋予新文化内涵,运用剪刀采用虚实相间的方法,将纸构剪特定的形状,通过虚与实的结合,来表现形状的内涵,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愿望,虽然艺术形式较为简单,并不复杂,但是其中蕴含的包容量和传播量确实十分巨大,这是其它艺术并不能比拟的。 我国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样也是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的关键构成部分,剪纸艺术代表的是我国设计者的独特信念和个人追求,它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独特文化以及我国民族的民间剪纸文化,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和重视,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对现代文明生命力的无限憧憬与向往[4]。 3结语
中国剪纸艺术正处于传承保护与发展结合的特殊时期,伴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剪纸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怎样保护好中国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需要中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社会政府以及民间传承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守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才能让中国传统艺术保持必要的生机,所以应该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时机,进一步完善我国剪纸艺术的形式,这是新的历史时代赋予的使命,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磊.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 王晓玲.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美术大观. 2009(09)
[3] 吴风, 田茂军,杨千里.中国民间艺术——剪纸——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旅程[J].才智. 2011(15)
[4] 赵雨洁.民间剪纸的图形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表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