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隧道工程综合应急
预案汇编
隧道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炭宝山隧道左线起止桩号zk125+005~K125+723右线起止桩号K124+994~K125+700全长1424米(备注:分离式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炭宝山隧道施工中的突发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广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等规定,结合炭宝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安全应急预案。
一、炭宝山隧道应急救援组织 组 长:游 建
副组长:匡世福 杨明魏建明 唐 超周建华王小亮
成 员:胡建权吴绍有刘隆财胡朝铁何永远 张峰 陈杰 卢俊 蒋钦谭永廷 分工和职责:
游建同志任总指挥,负责全部工作。匡世福等四位同志为副总指挥。总指挥有事不在岗时,由匡世福副总指挥负责总指挥的全面工
第 1 页 共 13 页
作,并对各施工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召开应急工作会议。
成员负责各施工班组的日常工作和抓各班组人员的落实,设备和设施的落实。胡建权吴绍有刘隆财胡朝铁等四人负责隧道队的全面工作的落实,负责炭宝山隧道工程(左线起止桩号zk125+005~K125+723右线起止桩号K124+994~K125+700全长1424米)应急的全面工作。
施工现场离阆中市区13公里,紧邻省道212线,阆中市有市医院,可以提供援助,阆中市柏桠镇人民政府、派出所、阆中市江南镇人民政府、派出所等可提供支援。
二、危险源识别与安全措施: (一)、隧道规模。
1、炭宝山隧道左线起止桩号zk125+005~K125+723右线起止桩号K124+994~K125+700全长1424米(备注:分离式隧道)。斜坡在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隧道的左洞进口处土层仰坡高度约3.0m,仰坡按1︰1.25的坡放坡时,稳定。左洞出口堑坡为岩质结构堑坡,不构成堑坡底液粘土的潜在滑移面,堑坡岩体稳定。右洞出口基岩仰坡高度约20m,当仰坡按1︰0.75的坡比放坡时,稳定,堑坡为岩质双层结构堑坡,堑坡岩土稳定。
2、洞身主要由砂岩、泥岩构成,左线和右线的最大埋深分别为118m和115m。洞身围岩以软质岩类为主,厚层状构造,受地质构造影响不强烈,裂隙不发育,层间结合一般,岩体以软弱岩为主的块状结构。岩层与裂隙组合,无支护时洞顶围岩易沿层面、节理坠落、坍塌。含少量基岩裂隙水,以滴水状渗出为主,属IV级围岩。节理为陡倾节理,对隧道边墙的影响小,稳定性一般。拱顶无支护时易产生小
第 2 页 共 13 页
中坍塌,侧壁基本稳定。根据邻近工点钻孔揭露,砂岩、泥岩接触面处有软弱夹层,当出现于拱顶围岩中时,可产生较大坍塌,泥岩强度底。
3、地下水涌水量预测
经计算,左洞和右洞取正常涌水量分别为85.0立方米/每天和83.0立方米/每天,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70.00立方米/每天和165.00立方米/每天。
(二)、危险源识别。
软弱危岩、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或浅埋、偏压、滑坡地段;隧洞洞内爆破、通风管、水管、照明线、输电线、运输、人行道路、坍塌、涌水、瓦斯、天燃气、喷、锚作业、衬砌、支护。
(三)、安全措施
1、隧道施工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规范指挥行为、作业行为和现场生产设施,实施文明施工管理。
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规范》、《安规》和设计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选定超前支护、开挖、支护、衬砌方法和工艺,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并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3、软弱围岩、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或浅埋、偏压、滑坡地段隧洞,应组织技术论证,确定钻爆、掘进、支护方案。
4、隧道内通风管、高压风管、水管、照明线、输电线、运输道路、人行道路要统一规划,加强维修,做到布设整齐,状态良好。机械设备要固定存放位置,料具堆码整齐,专人负责保管。
第 3 页 共 13 页
5、隧道内施工应由值班领导统一指挥,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开挖、衬砌和运输作业,减少交插和相互干扰。
6、爆破开挖应做出爆破设计,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外插角和装药量等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超欠挖数量。
7、爆破起爆后,应派专人进行检查,处理危石、悬石,并设人监护。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准进入作业面。做好隧道内防尘,降低粉尘浓度。
8、临时支护应以设计文件和规范为准。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9、隔栅拱架和喷锚支护要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拱架排距和锚杆间距、锚杆长度、方向和砼喷射厚度,并认真填写《喷锚支护施工记录》。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
10、改变临时支护类型、标准,必须经项目经理部审批,设计、监理同意。严禁施工现场自行降低支护标准。
11、及时调整开挖和衬砌进度,控制未衬砌段的长度。特殊地质不良地段衬砌作业面应紧跟开挖作业面。
12、洞内通风系统应做出设计,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通风设施制定维修使用制度,专人负责。通讯设备应优先安排,保证及时供应到位。
13、成洞地段,供电线路必须正规架设。未成洞段必须采用低压照明、动力线电缆供电,并应固定位置架空敷设。
14、爆破器材应建立严格的领用、退库制度,严禁库外存放,现场领工员应具体负责领用审批,掌握领用和退库数量。
第 4 页 共 1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