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冲剌班计算机复习要点(第二讲)
计算机硬件
一、发展历史
1、按什么器件将计算机划代?
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最主要是CPU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注意:不是内存或外存等。
2、划分成几代?共4代 3、目前处于第几代?第4代 4、每一代主要元器件是什么?
第一代:CPU是用电子管。内存是磁鼓(不是电子管)。 用什么语言编程?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序。
计算机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即:加、减、乘、除、开平方等) 什么是机器语言?就是CPU的指令系统。是二进制数。是硬件唯一的可直接执行的语言。不可移植。(这是因为不同机器的CPU的指令系统不同,因而机器语言不同。) 什么是汇编语言?就是符号语言。几乎直接对应二进制的机器指令。不能直接执行。(要先通过汇编程序(一种系统软件),将汇编语言程序整个汇编成机器语言程序,然后才能执行。)也是不可移植的。(这是因为它几乎直接对应二进制的机器指令,而不同CPU,其指令系统通常不同。因此不可移植。)
注:问:机器语言写的程序都是系统软件。错误。机器语言可以写任何软件(不一定非是系统软件)。
第二代:CPU是用晶体管。内存是磁芯(不是晶体管)。
用什么语言编程?用高级语言编程序(如:FORTRAN、BASIC等)。 计算机应用领域?主要是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什么是高级语言?就是面向人的语言(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高级语言写的程序是可移植的(这是因为它远离机器,不面向机器,因而抽象级别高),但不可直接执行。
如何执行高级语言的程序?方法1:先通过编译程序(一种系统软件)变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然后再运行该机器语言程序。方法2:取出高级语言程序中的一条语句,立即按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执行。然后再取下一条语句,解释执行。反复这样做。
比较:方法1称为:编译方式。方法2称为解释方式。编译方式特点:程序运行性能高,用于写复杂性的程序。会生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但人机交到性差。解释方式特点:程序的人机交互性好,不生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程序运行性能不高。适用于不复杂或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
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比较:高级语言开发的效率高,机器语言开发的效率差。但机器语言执行性能高,高级语言执行性能差些。高级语言不能直接执行,而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
第三代:CPU是用SSI或MSI。内存也是SSI或MSI。
用什么语言编程?用高级语言编程序(如:FORTRAN、BASIC等)。 计算机应用领域?主要是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第 1 页 共 19 页
但此时软件上:先出现了操作系统,后出现了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都是系统软件。
第四代:CPU是用LSI或VLSI。内存也是LSI或VLSI。
用什么语言编程?用高级语言编程序(如:FORTRAN、BASIC等)。 计算机应用领域?主要是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但此时软件上:出现了软件工程、各种软件开发工具等。用于大规范的软件开发。
5、计算机应用模式:
集中计算模式:50-70年代,以大型机为中心,连接50-60台终端。
分散计算模式:80年代,个人计算机迅速发展,计算能力分散到大量的个人计算机上。 网络计算模式:90年代及目前,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能力不仅由自己的计算机承担,更主要是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从网络上获取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6、发展趋势:智能化。以知识处理为核心。(注:旧的说法是:巨型化[指:功能越来越强、运算速度越来越高,不是指体积越来越大];微型化[体积越来越小]、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
测试:p9
二、计算机组成
1、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逻辑上是由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而成。(或者说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第 2 页 共 19 页
那个逻辑图要记忆住。(图容易记忆)
从图中,读出如下信息(理解后容易记住)有:每一条要点表达的含义都很重要,用于灵活解题。S
1) CPU、内存之间是通过CPU总线(又称为:前端总线、CPU-存储器总线)连接。速度快、带宽高。用于连接高速设备。显卡也是连接在该总线上。 2) I/O总线(又称:系统总线)是各种I/O设备、外存储器设备、网卡、声卡、键盘、MOUSE
等连接的场所的。
3) 所有的设备都通过各自的控制器连接到总线上。 4) CPU与所有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同时并行工作。 5) 所有的设备之间也是同时并行工作。
6) 主机:CPU、内存、总线、各个设备的控制器的总称。
7) 外部(围)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简称:外设。 8) 计算机硬件是由:主机和外部(围)设备组成。 9) 外围设备是通过接口连接到主机上的。 10) I/O操作、I/O设备、I/O接口、I/O控制器、I/O总线之间的关系: 11) 每一类设备都有自己独特的控制器。不再种类的设备通常有不同的I/O控制器。 12) I/O操作的启动是由CPU发出I/O指令,由I/O控制器启动的。以后整个I/O操作是由I/O控制器全程控制的。注意:不是由CPU控制的。I/O操作结束,也是由I/O控制器向CPU报告一下。此时CPU同时并行处理它自己的其它任务。 13) 输入设备:将外界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经过输入设备,通过I/O接口,经过I/O控
制器,经过I/O总线,最终到达内存中某处[此时一定是二进制]。例:问:输入设备是将外界数据输入到硬盘中。答:错误。
14)常用输入设备有哪些?:键盘、MOUSE、扫描仪、麦克风等。
15)输出设备:将内存某处的二进制数据经过I/O总线、经过I/O控制器、通过I/O接口,
第 3 页 共 19 页
最终通过输出设备变成各种各样形式的数据。
16)常用输出设备有哪些?: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17)I/O设备:指的是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总称。计算机系统是通过I/O设备与外界(用户、环境、其它设备)互相联系与沟通。
18)处理器:对输入的信息(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的部件。
微处理器:用VLSI制作的处理器。大小为几个平方厘米。体积很小,故称微处理器。 19)一台计算机有多少个处理器?一台计算机有许多个处理器。每一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任务。如:显卡中的处理器(绘图处理器)是用于绘图。网卡中的处理器是用于通信。等等。 20)CPU:一种处理器。用于运行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处理器。
21)CPU与处理器的关系?处理器不一定是CPU,而CPU一定是处理器。注意:不一定都是微处理器。有些面积比较大。
22)CPU的必须性?一台计算机必须至少有一个CPU。因此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3)并行处理(并行计算):用许多个CPU(可能成千上万个)同时进行计算,以实现超高速计算的技术。注意:是CPU不是处理器。
24)什么是多处理器系统?具有多个CPU以实现超高速计算(并行处理或并行计算)的计算机系统。例:问:多处理器系统是指具有多个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答:错误。因为:一台计算机系统具有许多个处理器但可能只有一个CPU。
25)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分:内存(或主存)与外存。
26)内存与外存比较:内存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外存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低。 27)内存与CPU关系?CPU通过CPU总线(或CPU—存储器总线)与内存直接相连。故:CPU才能直接访问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 28)(a)任何程序只有在内存中才能得到执行。(b)任何程序,运行之前,先调用内存,然后再运行 (C)程序运行结束,从内存中撤除,释放出内存空间以被运行其它程序。(D)运行时所有需要的数据及临时数据都在内存中。
29)外存与CPU关系?外存是通过它的控制器直接连接在I/O总线上的。CPU不能直接访问。只能间接访问(即:先将外存中数据通过I/O总线传输到内存---读盘),然后CPU再直接访问内存。
30)外存的作用?用于长时间或永久地存储数据。因而自然地,停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1)总线:在CPU、存储器、I/O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并协调工作。 精确讲:计算机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公用信号线及其相关的控制线路。控制线路很重要,是总线控制器,控制总线上信号的传输。
分为:a)CPU总线(或:前端总线或CPU—存储器总线)---直接连接CPU与内存 b)I/O总线:各种I/O设备或外存通过各自控制器连接在上面。注:显卡是连接在CPU总线上的(因为要:高速数据传输)
32)计算机分类:
按内部逻辑结构分:16位机、32位机。
按性能、用途、价格分:巨型计算机(成千上万个CPU组成、大规模并行处理)、大型计算机(几十个或上百个CPU。企业或政府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处理)、小型计算机(部门级使用)、个人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
在C/S模式中:前三类计算机通常做Server,个人计算机一般做Client。 33)单片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控制与接口电路都集成在一片VLSI上。
34)哪些设备含有单片计算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电视机机顶盒、汽车、手机等等
第 4 页 共 1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