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十大技术问题问答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5:47: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潍坊奥丰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常见技术问题问答

1、农药如何分类?公司有哪几类产品,属于农药中哪一类?有什么优点?

答:①农药分类:

按主用途不同,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按来源不同,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矿物源农药是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它包括硫化物铜化物、磷化物和氟化物,以及石油乳剂等。目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等。

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包括动物源农药(如杀虫双、烯虫酯、昆虫性引诱剂、赤眼蜂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印楝素、丁香油、乙烯利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化学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其品种繁多(常用的约300种)应用范围广,药效高。

②公司共有3大系列产品:病毒抑制剂、杀菌剂及叶面肥。均属于生物源农药,并添加部分矿物质经复配或熬合形成有效成份;可溶性粉剂中含有适量高锰酸钾。

③产品优点:

A.广谱杀菌,效果佳; B.保护性好、触杀性强;

C.长期使用,无抗药性;在防病、治病的同时,可提高植株免疫功能,增强作物抗早衰、抗寒、抗旱的能力。

D.对作物、人、畜及环境安全。

E.产品相对同等效果的化学产品,价格低,无副作用。 2、应用公司产品对农产品质量有无副作用?

①公司产品原料为中草药(如黄连、金银花、黄芩、紫草、红花及穿心莲等)与部分矿物质(如硫磺、高锰酸钾及石膏等),生产助剂采用天然提取物。我们公司产品坚持绿色底线,为达到这一点我们连提高药效的渗透剂之类助剂都未加到产品中,在用于防治严重(中后期)病害时,我们给予掺加渗透剂等助剂的方案,为的就是便于预防和初期用药时不影响有机与绿色标准问题。

②公司产品成份包括中草药植物源成份和矿物质源成份,都能被作物吸收,在防治病害的同

1

时,对作物自身及农产品安全,因农事操作等因素散落在土壤或水域中,与自然友好,不存在“药残”问题。

所以,公司产品无毒无副作用,是生产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的优选。 3. 我们的产品会不会产生药害?

药害是指用药后使作物生长不正常或出现生理障碍。常规情况下(非作物特别敏感期)公司产品杀菌剂及叶面肥原药直接作用于作物也不会产生药害,但部分敏感作物、敏感时期(如苹果的开花期、幼果期)需要注意用药浓度、次数等。

4、何为农药间隔期?受什么影响?公司产品间隔期一般是多少?

安全间隔期定义:指在粮食、果树、蔬菜、茶叶、烟草等作物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后需要间隔多长时间才能收获或食用,使食物中药剂的残留量不致超过规定的残留极限,以确保人畜食用安全。

影响因素:安全间隔期的长短与农药性质、施药方式、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公司产品间隔期:产品属纯中草药生物制剂,无毒,无残留,一般安全间隔期很短或为零。比如,我们用到蔬菜、草莓上,打药后立即食用也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粉剂类病毒抑制剂对收获作物有色泽上的影响(不影响品质),间隔期应在7天左右。 5、何为农药持效期?受什么影响?公司产品持效期一般是多少? 答:持效期定义:施用农药后,能够有效防治病虫草鼠所持续的时间。

影响因素:持效期的长短与药剂性质和施药条件等因素有关。 公司产品持效期:一般为7—10天。

6、何种情况下,连续2天用药或3天打药2次,原因何在? A.发病初期,但病情发展趋势大; B.病情严重时,一般处于中后期。

原因:首次喷药覆盖密度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再次喷施可使药液喷施全面均匀,则能更有效、更大程度杀死病原菌,同时添加渗透剂效果更佳。 6、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①对症下药:针对防治对象,选择合适药剂。在了解产品的性能及防治范围的基础上,施药前根据防治病害种类、发病程度、发生规律、作物种类、生长状态(感康病能力)选择合适药剂和剂型。 ②适时用药:

A.用药时机适当:准确进行预测、预报(包括环境、作物自身生长时期及生理规律),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将药用到“火候上”,一般选择在病害最敏感阶段或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施药才能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大田作物在春季越冬后,病原初步活跃时为用药最佳时机(预防类),

2

如苹果花前用药。应在病原适当条件到来时,抓紧用药是避免病害爆发、快速繁殖并恶性循环的最佳时机。在病害发生后,及早用药。

B.用药时间的确定:根据天气、病害发生规律及作物生理活动而定,雨天不能用药,大风和高温中午不宜用药,一般下午为宜。早晨露水未干,喷粉药好,公司产品除防治白粉病用药时间选择中午11点左右开始用药,其余一般蔬菜病害防治下午用药效果最佳。

③准确掌握用药量:包括用药的最佳浓度、单位面积用药量(因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时期不同而异)和用药次数(与病害发病规律、危害程度及产品持效期等有关)。

④讲究施药方法:根据病害为害和传播的方式不同,施药方法不同。如:气流病害,应考虑喷雾、撒粉或烟熏等;土传病害,则考虑土壤处理,如小区域漫灌、穴灌等。剂型不同,施药方法也不同。

⑤轮换用药:主要针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剂而言。我公司药剂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 ⑥合理混用农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病害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用,可提高防治效果,甚至达到兼治几种病害的目的。如:防治灰霉病时,公司采取《霉止》和《霜贝尔》混用,既能提高灰霉防效,同时也预防疫病的发生;病害严重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选用内吸性强的化学药剂复配,可达到中药治病长效、无抗药性和化学药剂治病迅速的优势。 7. 为什么公司的产品适用于防于治,哪些病害更适用于预防?

①公司产品防病:一是不抑制生长(包括病毒抑制剂系列);二是长期使用无抗药性;三是对作物具有保健作用,如补充中、微量元素,增加作物纤维素等;四是预防成本低有广谱性;五是最合适的时机抑制病毒或杀死病菌,避免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②公司产品治病:公司产品不同于化学药剂,除保护性杀菌效果外还具有一定的渗透力,在发病条件不充分(如气温、病原较少)时,可以单独使用公司产品;在病害发作中后期,可添加渗透剂或与内吸性化学药复配,连续多次用药都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抑制生长。

③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潜育期,一旦进入危害期,作物受害往往已成事实,大多数无法挽回损失。从用药时机角度讲,若在病原与作物的接触期或潜育期用药预防抑制病菌或杀死病菌,起到花小钱防大病的效果。一般气流和水流传播的病害,如稻瘟病、疫病、姜瘟病、青枯病、枯萎病等,或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毒病等,都应早防早治,一旦发作往往迅速蔓延,势不可遏。 8、产品与化学药剂复配的优势?

①杀菌优势: 发挥中药治病稳定、持效期长的优势和化学药剂治病迅速的优势

②对作物生长优势:使用化学药剂,一是有抗药性;二是个别药剂如唑类药剂等会影响作物生长;三是安全间隔期长;四是相对增加了用药成本等;而复配使用可降低抗药性;使作物生长不受影响或影响少,因本品在治病的同时还具有保健作用;缩短安全间隔期;相对降低用药成本等。

3

9. 产品使用一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我公司可溶性粉剂用于防治作物病毒病时,应单独使用,避免复配发生不良反应、确保效果。

②我公司水剂类产品成份丰富,与公司外非中药药剂(强酸、强碱类药剂除外)混用时,一定要先将本公司产品稀释做为母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其它药剂。

③施药后6小时内降雨,药液未能发挥最佳功效,雨后应补喷。 ④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10. 如何进行田间病害诊断?如何进行病害防治?

①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

病害诊断十分重要,只有正确诊断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防治和采取何种防治措施,并且为进一步了解发病的规律和设计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一般注意以下程序:

A.观察:局部观察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包括:植株的每个器官如、叶、花、果、根等;种植区域局部,如一个棚室的观察;整体观察包括:整株观察;周边几个乃至十几个棚的观察;病症植株所处位臵以及栽培方式、栽培习惯等。

B.追询:土壤环境状态、连茬情况以及上茬种植作物、除草剂使用情况以及品种类型、剂量、存放地点、周边种植作物种类等因素。

C.了解:摸清所栽培栽培的品种特征特性,如耐热、耐寒、敏感性。种植品种是否适合当地季节。如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品种,用于晚春初夏栽培往往会造成裂果和高温卷叶现象。

D.收集:

a.作物种植期的农药施用史和农民施用农药的习惯、使用过的药剂包装袋和成分说明及存放场所等。

b.土壤基肥、追肥及冲施肥施用情况,单位面积用量及N、P、K及微肥有效含量及施肥习惯等。

E.季节:近期当地的气候、季节、温度、湿度及自然灾害等的情况。

F.人为:一些病害人为造成。如:农民间的矛盾出现喷施激素甚至除草剂的现象。 G.取样:采集病害标本给有关研究部门分离、培养后分析鉴定。 ②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诊断区分 A. 侵染性病害

田间观察时,应了解侵染性病害的一些特点:①病害发生一般由局部侵染进而扩大侵染,不同地区、田块发生时间不一致。②病害田间分布较分散、不均匀,有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③发病部位(病斑)在植株上分布比较随机。④症状表现多数有明显病征,如真菌、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害。病毒、菌原体等病害虽无病症,但多表现全株性病

4

状,且这些病状多数从顶端开始,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多数病害的病斑有一定的形状、大小。⑤一旦发病后多数症状难以恢复。在此基础上,再按不同病原物的病害特点和鉴定要求,进行诊断和鉴定。

真菌病害症状鉴别: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症。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对于常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定病害种类。

细菌病害症状鉴别:多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根肿、毛根)等,病症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萎蔫性病害,病株茎基部横切面用手挤后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腐烂组织的常伴有臭味,无菌丝。少数维管束难养细菌病害,其症状为系统性,类似菌原体或病毒病害,无菌脓。

菌原体病害症状鉴别: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统性侵染,无病症。

病毒病害症状鉴别: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环斑、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无病症,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 线虫病害症状鉴别: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萎蔫、坏死、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线虫。

B.非侵染性病害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 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一是: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二是: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三是: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四是: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掌握对生理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技术,只有分清病因以后,才能准确地提出防治对策,提高防治效果.

③如何进行病害综合防治:

5

搜索更多关于: 十大技术问题问答 的文档
十大技术问题问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1dxy130ey35m4y30v0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