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首要要求。
A、建设绿色通道 B、发展速生丰产林 C、停止采伐天然林 D、改善生态环境
2、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应当安排不少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比例的科技支持经费。
A、1% B、2% C、3% D、4%
3、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制止乱砍滥伐,作为各级领导,特别是( )领导的重要任务。
A、乡级 B、县级 C、地区 D、省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 )制定通过的,其法律地位在宪法之下,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之上。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5、森林、林木、林地的( )是所有权中的主要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6、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公民个人不享有( )。
A、林木所有权 B、林地使用权 C、森林和林地的所有权 7、( )负责组织森林资源清查,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A、各级林业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林业工作站
8、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 )行政领导负责制。
A、人民政府 B、林业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森林防火指挥部
9、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当年造林的情况要组织检查验收,除国家特别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外,成活率不足( )的,不得计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积。
A、75% B、80% C、85% D、90%
10、经( )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年采伐消耗森林蓄积的最大限量。
A、国务院 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11、年森林采伐限额每( )核定一次。
A、1年 B、两年 C、5年 D、10年
12、对符合条件的木材运输证申请,受理木材运输证申请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 )内发给木材运输证。
A、15日 B、10日 C、7日 D、3日 13、下列野生动物中的( )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A、小熊猫 B、金丝猴
1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 )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15、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 )活动,是受到法律禁止的。
A、科学研究观测 B、参观考察 C、驯化培育珍贵植物 D、采药
1
16、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以进行( )活动。
A、放牧 B、狩猎 C、采伐 D、教学实习 17、植物新品种权属于( )的一种。
A、专利权 B、商标权 C、专有技术 D、知识产权
18、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 )。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19、苗圃地的地形应以( )为好。
A、平地或1—3度缓坡的任何地方
B、平坦地或1—3度缓坡的阳坡、半阳坡 C、平坦地或1—3度缓坡山地的阴坡、半阴坡 D、平坦地有积水的地方,只要土层深厚亦可 20、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 B、吲哚乙酸 吲哚丁酸 C、二氧化锰 氧化锰 D、硫酸亚铁、硝酸银
21、种子含水量测定样品的提取,最低样品的重量为( )。
A、3克 B、10克 C、20克 D、50克 2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 B、相似的立地条件 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 D、以上A、B、C
23、萘乙酸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促进插穗生根的物质,一般采用20-100ppm的浓度,以50ppm的浓度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具体处理取决于浸泡的时间,硬枝插穗一般为( )小时。
A、6—8小时 B、1—2小时 C、15—30分钟 D、12—24小时 24、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空气湿度25—65% B、温度—5—0℃,空气湿度0—10% C、温度—10—5℃,空气湿度10—25% D、温度5—10℃,空气湿度0—10%
25、森林采伐后,伐区环境变化最剧烈的主伐方式是( )。
A、渐伐 B、皆伐 C、择伐 D、卫生伐
26、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27、最常见的造林方法有( )。
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分殖造林 D、扦条造林 28、国防林属于( )。
A、特种用途林 B、用材林 C、防护林 D、经济林
29、播种造林播后种子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多少倍( )。
A、1-3 B、3-5 C、5-6 D、6-7
2
30、哪种土壤水分易被苗木吸收利用(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1、哪种肥料可以用作种肥( )。
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硝酸铵 D、过磷酸钙 32、贮藏时不适宜干藏的种子是( )。
A、刺槐 B、松树 C、杉木 D、檫树 33、种子库化学防治病虫害哪种方法较好( )。 A、药剂拌种 B、药剂浸种 C、药剂熏蒸 D、药剂喷洒
34、高温催芽多数树种适宜发芽温度是( )。
A、10—20℃ B、20—30℃ C、30—40℃ D、40℃以上 35、哪种肥料容易吸湿和爆炸( )。
A、硫酸铵 B、氯化铵 C、硝酸铵 D、碳酸氢铵 36、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是一种( )。 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
37、母树林每次疏伐改造后其郁闭度应保持( )。
A、0.3—0.4 B、0.4—0.5 C、0.5—0.6 D、0.6—0.7 38、表示种子发芽出土整齐的指标是( )。
A、发芽率 B、绝对发芽率 C、发芽势 D、平均发芽速
39、安全含水量比气干状态含水量高的是( )。
A、樟子松 B、柏木 C、栎类 D、湿地松 40、苗圃育苗哪种土壤质地最好( )。
A、沙土 B、沙壤 C、壤土 D、粘土 41、应用激素催根时“ABT”代表什么( )。
A、奈乙酸 B、吲哚丁酸 C、生根粉 D、吲哚乙酸
42、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 B、种皮结构 C、含水量 D43、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主要指( )。
A、光热条件 B、肥热条件 C、水肥条件 D44、我国种子由北向南调拨纬度一般不超过( )。
A、1度 B、3度 C、5度 D45、速度快危害重的林火是( )。
A、树冠火 B、地下火 C、地表火46、林木自然整枝的原因是( )。
A、枝条太细了 B、枝条太密了 C、光照不足了 3
、内含物成分 、肥气条件 、7度 、遍燃火、上方光少了
D D
47、标准木一般选在固定标准地的( )。
A、标准地中央 B、保护带中 C、标准地外 D、标准地边缘 48、马尾松对土壤的适应性是( )。
A、较耐干旱瘠薄 B、喜湿 C、喜肥 D、喜中性土 49、食物链中不包括( C )。
A、人类 B、微生物 C、无机环境 D、乔木树种 50、林相就是( B )。
A、森林航空照片 B、乔木树冠的层次状况 C、包括下木层的林层状况 D、成熟林的航空照片 51、霜冻害的发生必须在( A )。
A、气温0℃以下 B、有风天气 C、晴天的夜间 D、气温—5℃以下 52、山地有水土流失林分的改造用( D )。
A、全面改造法 B、块状改造法 C、带状改造法 D、窄带改造法 53、抚育采伐对木材节子的影响是( D )。
A、节子减少 B、节子增多 C、节子变小 D、影响不大 54、种子更新的森林称为( B )。
A、萌生林 B、实生林 C、原生林 D、再生林 55、当林木在1.3米以下分叉时检尺( D )。
A、检1.3米以下 B、检两株平均 C、检粗的1株(叉) D、按两株检尺 56、按森林法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7、自然成土因素有( B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58、除草松土时( D )。
A、沙地宜深 B、轻壤宜深 C、沙壤宜深 D、粘壤宜深 59、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C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60、经济林修剪的目的在于控制树木( C )。
A、生长 B、冠型 C、结果均匀 D、结果量 61、营造护火林带应选用( C )。
A、落叶阔叶树种 B、针叶树种 C、常绿阔叶树种 D、灌木树种 62、植物的有氧呼吸放出( B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酒精 D、乳酸 63、种源试验( A )。
A、将不同源的种子集中 B、将不同源的种子分散 C、将同源的种子分散 D、将同源的种子集中 64、森林皆伐后在林地最早更新的树种( B )。
A、阴性树种 B、阳性树种 C、中性树种 D、针叶树种
65、在1:2000的地形图上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7.2cm,则其实地水平距离为(C )米。
A、360 B、140 C、144 D、180 66、罗盘仪长期存放不使用时,磁针应( A )。
A、固定 B、放松 C、固定或放松均可 D、一般固定
4
67、量距时,钢尺拉得不够水平,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 A )。
A、偏大 B、偏小 C、偏大或偏小 D、一样
68、坐标纵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是不一致的,其间的夹角称为( D )。
A、磁倾角 B、磁偏角 C、子午线收敛角 D、磁坐偏角
69、地形图的精度与比例尺有关,比例尺愈大,图上反映的地物、地貌( B )。
A、愈简单 B、愈详细 C、与比例尺无关 D、粗略
70、成年人胸高位置处的直径称胸高直径,胸径的具体高度为( A)。
A、1.3m B、1.2m C、1.25m
71、连年生长量是指(B)生长量,又叫年生长量。
A、上年 B、当年 C、年度
72、为了解林木的一般生长状况,解析木应选取( B )。
A、优势木 B、平均木 C、主林木
73、立木各调查因子的生长率,特别是材积生长率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根据(C)生长率 间接推出。
A、直径和断面积 B、形数和形高 B、胸径及树高 74、生长量按表示方法有,有绝对生长量和( A )。
A、相对生长量 B、平均生长量 C、现实生长量 75、能够客观反映( B )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A、林分生长 B、林分特征 C、林分位置 D、林分环境 76、根据林分( C),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A、年龄 B、组成 C、起源 D、变化 77、只有一个树冠层的林分称作(B )。
A、单纯林 B、单林层 C、人工林 D、同林层
78、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C )高低的重要依据。
A、密度 B、特征 C、立地质量 D、标准
79、林分平均断面积是反映林分林木( C)的指标。
A、大小 B、平均 C、粗度 D、水平
80、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时,应以标准地内林木的( A)作为选择标准木的依据。
A、平均材积 B、平均断面积 C、平均直径 D、平均高
81、依据林木树干材积与树干( A )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A、胸径 B、树高 C、断面积 D、中央直径 82、每木调查是指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测定每株树木的( A ),并按径阶记录、统计的工作。
A、胸径 B、树高 C、检尺长 D、检尺径
83、在图上不但表示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且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的变化,这种图称为( A )。
A、平面图 B、地图 C、地形图 D、断面图
84、同一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程( A),但高程相等的地面点(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A、相等,不一定 B、相等,一定 C、不等,不一定 D、不等,一定 85、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B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