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9 23:0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C.42% 答案 C

解析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80%,a=20%,种群2中A=60%,a=40%,两者合并后A==2×70%×30%=42%。

16.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而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说明控制黑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说明控制矮杆和抗病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能体现生物在进化;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虽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不能体现生物进化;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说明发生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能体现生物在进化。

17.下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80%+60%

=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

B.50% D.21%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 D.种群中②的改变一定会导致③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是自然选择,②为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只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才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中②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具有随机性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 D

19.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现了基因重组 B.提高了繁殖速率 C.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D.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 答案 B

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对不同抗药性细菌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21.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属于杂交育种 答案 B

解析 分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该育种方法称为选择育种,D错误。

22.下列有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共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进化理论的核心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是他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地进化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

答案 B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拉马克学说,他接受了拉马克学说中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B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展和进化,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种内斗争不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

23.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深色表现型频率在深色熔岩床区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

24.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

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 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 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 答案 D

25.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 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 答案 C

解析 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形成了人类2号染色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可利用人类2号染色体上的一条DNA单链检测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上(2A和2B)的DNA分子,故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 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1lov37v356u75f0b3w102ra61x73m01dh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