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fhsqssh030201 主备人徐明安 研讨时间 2014..11.25. 审核人 林长法
新授课 《垂直的生计》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安第斯山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掌握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1.如何从山区的气候、地形等方面描述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条件。 2.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来发展生产和安排生活的。
【基础部分】
1.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贯穿_______大陆,全长_______,素有“_________”之称。 2.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___,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______。 因此,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3. 是南美洲的开拓者。他们利用安第斯山区条件,创建了历史悠久的 文明时代。其中的部族 ,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维中心的印加帝国。
4. 和 是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5.在山区的高海拔处的干寒草原地带,居民以放牧驯养的 和 为生。 6.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 ) A.羊毛 B.羊驼毛 C.牦牛毛 D.貂皮
7. “它是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安第斯山区海拔3500至5750米高的半干旱草原上特有的动物,拥有类似骆驼般的习性,耐饥渴,忍劳累。在山间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它行走自如,而且能连续行走五天而不疲倦,而且整休一天又可继续上路。” 文中描述的是以下哪种动物? ( ) A.骆驼 B.牦牛 C.羊驼 D.骆马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东部
②在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③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很多限制。 A.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要点部分】
(一)自然篇:秘鲁和安第斯山脉:
分析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温馨提示:自主探究时,静心思考;小组交流时,声音轻,避免影响其他组;大组展示时,声音宏大,面向大家。
1
编号fhsqssh030201 主备人徐明安 研讨时间 2014..11.25. 审核人 林长法
海拔高度
气温 自然景观
( ) ( )
( ) ( )
( ) ( )
( 25℃ ) ( )
(1)假设山麓的气温为25℃,计算其它海拔高度的气温。(填入上图右侧括号内) (2)根据图示和气温,探讨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填入上图右侧括号内。 (二)生产篇:
读图、分析: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来发展农业生产的? 仔细观察教材P65图3-20,完成表格。
海拔区域 自然条件 对生产的影响 变化的特点
畜牧业:驯养 高海拔 和 。
的变化
低海拔的山坡、种植业:种植 山谷
(三)生活篇
1.小组分工合作,找出相关资料,完成表格 项目 衣 食 住 行 基本概况 自然环境因素 温馨提示:自主探究时,静心思考;小组交流时,声音轻,避免影响其他组;大组展示时,声音宏大,面向大家。 2
编号fhsqssh030201 主备人徐明安 研讨时间 2014..11.25. 审核人 林长法
2.议一议:印第安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科学道理?
【课堂小结】
农业文明成就 自然环境 农业文明成就 山区的农业生产 (以安第斯山为例) 农业的垂直布局 山上:畜牧业 山下:种植业 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垂直的生计),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 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个大洲 (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亚洲
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图案 ( ) A.骆马 B.羊驼 C.耗牛 D.骆驼
4.南美洲的原始居民是 ( ) A.马赛人 B.因纽特人 C.威尼斯人 D.印第安人
5.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 ) ①热带雨林 ②积雪 ③灌木和林地 ④高山草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温馨提示:自主探究时,静心思考;小组交流时,声音轻,避免影响其他组;大组展示时,声音宏大,面向大家。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