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特点以及突出表现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2.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学习材料:狮子等动物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作品,范作,手提纸袋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狮子的特征:听狮子的叫声,感受狮子的凶猛。 (二):讨论狮子的特征
(三):欣赏狮子面具,小组讨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表现狮子的特征的? (四):学生制作 (五):玩一玩 第九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抱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动作?能把他模仿出来么?
引导学生回忆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 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的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种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那种动物?为什么?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 4.赏析画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学生制作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3.小组合作分工,开始进行制作“动物”的活动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第十课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认识玩具的造型、色彩,了解玩具的设计离不开美术,美术随时随地装扮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 3.初步学习观察、描述玩具,学生能表达自己的爱好,讲一讲自己玩具的功能、来历或有关的故事。
4.学习与小朋友共同合作,提倡自己的玩具大家玩,自己的快乐大家分享。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爱护玩具、爱护每一件东西的思想。
1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 难点:让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并能对观察到的玩具特征做出描述与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评述
1.玩具是我们最喜欢的“朋友“请你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带来的玩具展示在展台上,请同学当顾客,挑选玩具,随机请学生说一说,选择两只玩具的标准? 3.欣赏课本中的玩具,请同学讲一讲,你最喜爱什么?为什么? (二)了解民俗文化,展示特色玩具。
(三)德育渗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把我的玩具大家玩,可采取自愿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尽情交流。 2.把玩具分组,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给玩具编故事并表演给大家
3.开展“我为玩具换新装”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把旧玩具变一变,体会创新的乐趣。 第十一课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应会: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的色彩。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以及整体的色彩倾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听歌曲《春天在哪里》你知道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吗? 2.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3.问:你能描述一下春天吗?可以用你的歌声唱出来,也可以将你知道的有关描述春天的故事讲出来。 4.看课件
5.分小组,利用学习资料进行讨论:你能说出春天的颜色吗? 6.看课件:对比说出哪张画表现的是春天,它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7.作业要求: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三)作业步骤:
课件展示:介绍绘画方法。 A哪些颜色表现春天? B用什么方法画的?
C你可以创作一种新方法吗? (四)学生作业
(五)小结展示讲评作业 (六)延伸部分
第十二课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学习简单的人物装饰方法。 应会:明确人物装饰的部位,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
2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堂课的作业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利用这些彩纸学习人物装饰 (三)播放课件:生活中的人物装饰及人物装饰图片,介绍人物的装饰部位。 (四)启发引导讨论问题:你了解哪些人物的什么部位进行装饰?
(五)播放课件:分析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展示——将几种不同的范作分发给各组研究讨论。 (六)教师与同学共同演示:你能设计几种装饰方法吗?
(七)请几名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并且进行人物装饰。 (八)布置作业要求:用春天的色彩装扮一名同学。 (九)展示分析作品。 第十三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展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难点:线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游戏:用彩条玩一玩,你都玩出了哪些形状的线条 (二)说一说,你还能想出哪些样子的线条 (三)能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线条吗?
(四)看课件,自然物与人造物中的线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线给你什么感受? (五)欣赏画家作品《春如线》 (六)欣赏学生优秀作业。 (七)布置作业 第十四课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情感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表现事情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 表达自己的不同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声音引入课题。 (二)合着声音,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分组讨论:
(1)说说可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
(2) 用语言或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四)欣赏优秀小组的表演。 (五)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图片。 (六)讲作业要求。 (七)学生作业 (八)展示、评比 第十五课 童话城堡
3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形,会用大小不同的形概括、组织成建筑群。
2.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尤其是典型建筑。感受建筑的美以及它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培养合作意识。 3.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介绍给伙伴,文学与艺术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难点: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知道的城堡,谈谈它给我们什么感受。 (二)讨论:
(1) 你准备为哪里(游乐圆、幼儿园——)设计新城堡?它什么样? (2) 你设计的承包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三)按步骤有序地进行创作 (1) 整体构成:表现特征。 (2) 分辨层次,城堡的前后关系
(3) 刻画局部;用线和色。最好有特征、有童趣、有理想。 (4) 有情节地画背景。 (四)展示评价 第十六课钓鱼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对于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地组合、利用。 2.情感目标: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 老师去哪里钓鱼,欣赏海洋鱼类的图片,谈观后感。
(2) 观察“渔夫”钓起的两条鱼,比较鱼身制作材料、方法的不同,谈感受 (二)欣赏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三)启发学生探究制作方法
观察老师出示的材料,结合课本图片想一想怎样用给中材料制作鱼身或鱼的其他部分,添加装饰,自己寻找材料制作鱼钩。四人一组为单位合做一条鱼
(1) 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 (2) 进行分工。
(3) 一起制作,最后组合完成 (4) 展示
(四)学生分工、制作 (五)讲比赛规则。 (六)开展钓鱼比赛、评奖 (七)知识的扩展 第十七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