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动植物。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27种,野生脊椎动物37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90种。保护区内的溪流汇入东江,东江是港、深、穗及沿海居民的饮用水源。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27种,野生脊椎动物377种,是我省珠江三角洲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加强该区的野生动植物监测有利于对珠江三角洲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5)梅江-韩江上游湿地梅州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站
梅江经三河坝分水后,支流形成韩江流入潮汕平原,部分流入福建省。梅江-韩江上游的三河坝是重要的分水岭,是梅州丘陵地区和潮汕平原的生命之坝,保护三河坝湿地生态系统涉及梅、汕人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建立梅州湿地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站,有利于加强梅江-韩江上游的湿地生态系统。
4、地级市监管站:以地级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站)、救护中心为依托,建立21处地级市监管站,主要开展野生动物专业市场、野生动植物培育、经营利用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对我省野生动植物培育业、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市场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非法来源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最终形成驯养繁殖(培植)、经营利用管理规范、有序的野生动植物监管体系。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21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第四章 项目建设保障条件
一、组织和管护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2000年经省编委批准在广东省林业局成立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正处级单位,配备人员编制15人,负责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广州、深圳、珠海等11个地级市以及部分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中相继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全省124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基本上加挂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2001年,经省编委和财政厅核定全省自然保护区事业编制1450名,其中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886名,其人员经费由省财政核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为正处级管理局,省级自然保护区定为副处级管理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科级管理站。2002年,省编委核定全省森林公安专项编制2952名。地方机构改革后,全省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4600人。2003年,省编委批准在省林业局成立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正处级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8人。茂名、韶关等10个地级市成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我省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有效运转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监管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保障。
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动了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引起了各地对资源保护的重视,提高了对野生动植物及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22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认识与积极性。通过调查中对各地人员的培训与野外实践,为全省各地林业部门培养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将是今后我省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监管、保护、管理的主要力量。
二、科研体系
在监测监管能力和技术方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参加了全国(广东)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培养锻炼了调查队伍,形成了规范、系统的调查监测技术;在市场监管方面,经过多年来不断加大对违法盗猎、偷采、经营利用、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执法检查、专项打击行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技术和妥善保存、处理技术也不断提高。此外,我省已建立的众多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人员资金问题的解决,也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管创造了条件。 组织、管护和科研体系的完善,以及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意识的普遍提高,为我省全面系统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监管活动,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创造了必要的基本条件。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23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第五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计划从2005年至2010年进行建设。2005-2010 年,建立一个省级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监测中心,
在全省范围内共设立野生动物监测点约100处,野生植物监测点约60处,湿地监测点约40处,建立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域、重要湿地监测监管中心站,并建立省级中央监测数据库、全省监测数据网络、定点网站和信息处理设施,配备必要的资源监测设备、执法及市场监管设备和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初步形成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监测监管核心网络,并最终成为国家野生动植物、湿地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期工程在2005年建设一个省级野生动植物监管中心、15处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8处重要湿地和10处自然保护区监管站、5个监管中心站和21处地级市监管站,形成一个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保护体系的雏形。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项目实施进度如下表所示: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