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缺牙区牙槽嵴黏膜支持力弱者可适当减小人工牙的颊舌径或减牙不恢复第三磨牙。
(2)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或一侧游离缺牙多,另一侧单个后牙游离缺失。 ①基牙选择:一般3—4个基牙,双侧相连。
②牙合 支托、间隙卡环设计同上,邻缺隙侧基牙上可设计RPI、RPA卡环。 ③加设间接固位体。
④人工牙排列:将人工牙减数或减小颊舌径以减小牙合 力。尽量伸展游离基托范围,增加与基托下组织密合度。
(3)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条件差:上颌不设牙合 支托,尖牙放置低位卡环固位,用黏膜支持式;下颌尖牙上设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21.答:(1)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的牙合 关系: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的牙合 关系正常者。
(2)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确定准确的牙合 关系者,可采用蜡牙合 记录确定。
(3)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若缺牙多、余牙少,不能保持正确关系者;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牙,每侧连续缺牙两个以上;咬合紊乱,在口外模型上找不到一个恒定的正中牙合 关系,或上下牙列所缺牙无对颌牙相对者,可用牙合 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22.答:(1)模型向后倾斜时,共同就位道由前向后;(2)模型向前倾斜时,共同就位道由后向前;(3)模型向左倾斜时,共同就位道由右向左;(4)模型向右倾斜时,共同就位道由左向右;(5)模型平放时,在上颌者,共同就位道由下向上,在下颌者,共同就位道由上向下。
23.答:(1)基托边缘过长、过锐,基托组织面有多余的塑料突起;基托进入牙槽嵴倒凹区或牙槽嵴处有骨尖、骨突或骨嵴。应磨改基托边缘、缓冲基托组织面,同时用药物治疗患处。
(2)硬区缓冲不够,应对疼痛区域的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牙合 支托折断而引起义齿下沉,应修理义齿重新放置牙合 支托。
(3)咬合压力过大或过于集中,应调整咬合,减小牙合 力,加大基托以分散牙合 力来解除疼痛。
(4)义齿不稳定:应找出原因,改进义齿的稳定性。
(5)卡环臂过低刺激牙龈、舌侧卡环臂过高或过于突出而刺激舌缘引起疼痛,应调整卡环臂的位置或改变卡环设计。
24.答:(1)卡环不密合或未合理利用倒凹区,可以调整卡环来改善固位。 (2)基托不密合,边缘密封差或基托面积过小。
(3)存在支点;硬区基托缓冲不够;人工牙排列过于偏向唇(颊)、舌侧。通过消除支点、缓冲硬区,调整人工牙排列等方法修改。
(4)卡环数量和分布不当,应改善义齿的设计形式和加强抗转动、移位的措施。 (5)义齿弹跳,卡环臂尖抵住了邻牙,应修改卡环臂。 (6)基牙牙冠小、固位形差,应增加基牙或改变卡环类型。 (7)个别后牙缺失易牙合 向脱落,应改变就位道方向,利用制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