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 )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 “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规定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折衷原则
14、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
15、在法律意识系统中,可以自发形成的是( )。 A、法律心理; B、法律思想体系; 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D、社会法律意识。
16、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17、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8、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 )的意志。
A、最高统治者; B、统治阶级内部的国家工作人员; C、全体人民; D、整个统治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系特点的描述中,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的是( )。 A、法院的判例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
B、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 C、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 D、成文法是法的主要渊源。
2、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政治是法的性质的根本决定性因素; B、政治要影响法;
C、法不过是政治家手上被政治家随意玩弄的斗争工具; D、法可以确认和捍卫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3、法在人类社会起源需要( )。
A、出现私有制; B、出现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 C、出现国家; D、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4、在我国当代,人民包括(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5、法对人行为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 A、指引; B、评价; C、教育; C、强制。
6、下列关于法系特点的描述中,体现了成文法的缺点的是( )。 A、法律的发展变化速度快; B、不利于很好地体现司法公正; C、法律的适用比较简单; D、是法律专家制定的法。 7、下列关于法与科技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法都对科技事业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B、科技活动要影响法的发展变化;
C、法律必然对科技创新制造障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科技成果可能会对法提出挑战。
8、下列说法中,属于法制统一之内容的是( )。 A、合宪性原则;
B、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C、法律文件之间不应当冲突; D、地方法之间可以完全不同。
9、下列关于法与法律意识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必要的积极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必要条件;
B、法治的发展必然会提高社会成员积极的法律意识;
C、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制,才有可能培养人们的积极的法律意识; D、所有法律意识都对法治有益。 三、判断分析题
1、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不能用法律调整。( ) 理由:
2、法律规范就是法律条文。( ) 理由:
3、法治与民主无关。( ) 理由:
4、熟悉法律的人必然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 理由:
5、法是衡量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 理由:
6、最高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时不能创制法律规范。( ) 理由:
7、法学只不过是法律条文的解释学。( ) 理由:
8、中国各政党的党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党法,可以在其中设定诸如“双规”之类限制党员人身自由等的法律制裁措施。( )
理由:
9、自杀是违法行为。( ) 理由: 四、问答题
1、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法律文件形式)。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4、简述法对科学技术的主要作用。 5、法律为什么具有继承性?
6、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简述我国法律对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8、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9、简述法律监督的内容及其重点。 五、实例分析题
1、某公司职工小王在学习刑法时产生了如下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者,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
精品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