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给暖暖 妈妈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庇.护( ) ②咳嗽.( ) ③砧.声( ) ④辽夐.( ) ⑤荻.花( ) ⑥新酿.
( ) 答案 ①bì ②sou ③zhēn ④xiònɡ ⑤dí ⑥niànɡ (2)多音字
①角???屋角.? ??角逐? ?
②弄???调弄.? ??.
??里弄.
? ?
?③落?落.
叶? ??落枕? ?. ?
④颤???颤.
抖? ??落下? ???颤.
栗? ?
.
⑤露???露.
珠? ???露.面? ?
⑥亲???亲.
人? ???亲.
家? ?
⑦拾???拾.回? ???拾
⑧背???背.回? ?.
级而上? ?
??背.
包? ?
答案 ①jiǎo/jué ②nònɡ/lònɡ ③luò/lào/là ④chàn/zhàn ⑤lù/lòushí/shè ⑧bēi/bèi 2.辨清字形
(1)???睛? ?
??晴? ? (2)???暖? ???暧? ? (3)???钞? ???
秒? ?
(4)???辫? ???
瓣? ?
答案 (1)眼睛 晴天 (2)暖暖 暧昧 (3)点钞机 分秒 (4)辫子 花瓣
⑥qīn/qìnɡ
⑦
《也许——葬歌》
1.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并多次重复“也许”一词,用来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她是睡着了。第一节中“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好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心碎。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表明了诗人对女儿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最后一节“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
《一个小农家的暮》
3.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三幅画面,请你给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和丈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幅画面: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和孩子观月图。特点:这里的屋舍自然简单、拙朴温馨,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其乐融融,这里的生活闲适自足、温暖安康,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妙。
妻子:第一段“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红”的“青布的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朴实、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通过“从田里回来”可以看出他是简朴、勤劳的;“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我们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 4.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们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
传的歌谣,孩子们只是把它哼唱出来;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是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秋歌——给暖暖》
5.怎样理解诗歌中的“暖暖”这个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知道诗歌中出现的人名作为特指词已经被虚化了,超出了其原有的确指意义,而具有了词语的审美意义。“暖暖”可能是爱人,是朋友,是亲人,也可能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份期盼,一份向往,一种精神。它意象朦胧,却在荒凉萧瑟中给人以温暖,在秋天清冷的意境里让人们怦然心动,莫名感动。
6.《秋歌——给暖暖》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传统诗歌在数千年的演变中留下了一批具有意象定位的词语,它们具有约定俗成的审美语感,并渗透于诗人与读者共同构建的诗歌审美意识内。吸纳意象定位的一批旧诗词语,是现代诗歌语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这首诗中的意象“落叶”“荻花”“砧声”“雁子”“辽夐”等都是能见物起兴,显示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的。比如最明显的“砧声”,在秋暮的江边传来的“砧声”,因为历代名诗的借用和名诗中所寓的游子漂泊之哀,使这个词有了非常明显的意象定位。但这毕竟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情感,充满了对爱和青春似水流年式的咏叹。因此,这首诗中富有意味的意象也就构成了深远、温暖的意境。
《妈妈》
7.《妈妈》中“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可以尽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她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而“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地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外边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8.《妈妈》中的现代化意象对表达“妈妈”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地铁”“电车”和“玛丽莲·梦露”三个现代化意象的出场在前十五行诗的前后部分,而且恰好构成一一对应,表达方式一致,构成诗歌内在语意的强化、延伸和自足,同时避免了和第五行到第十一行诗中出现的“飞机”“点钞机”“印钞机”这三个现代化意象表达方式上的重复,形成诗歌气韵上的变奏。此外,这六个现代化的意象和用来说明它们的“地下”“辫子”“裤子”“白雀”“大屋”“小河”构成“妈妈”眼中陌生和熟悉两个
截然不同的经验体系,呈现给我们一个生活视野狭小甚至在现代语境中显得极其局促的农村女性的形象。
《也许——葬歌》
1.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出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的悲伤哀痛之情。诗人以“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全诗中共出现5次),使作者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女儿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这样更能突显作者对女儿的挚爱。
虽然全诗没有悲伤的字眼,但那却是作者努力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把悲痛升华为对女儿呵护备至的感情,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把对女儿虽死犹生、呵护备至的感情表现出来,用平静的笔触写成此诗。
《一个小农家的暮》
2.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它们都传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换言之,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寄托在对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成了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理想。
作者精心描绘的这些美好的画面,其重点不在展露小农生活的落后滞缓,而在寄托自我的心灵归宿,为自己寻找一片纯净的乐土。
《秋歌——给暖暖》
3.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作者选取这首诗中的意象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痖弦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是戏剧,这戏剧文学修养、舞台经验与艾略特等人影响的三位一体,使他的抒情诗体现着强烈的戏剧性倾向,借用古典诗词中的密集意象,运用现代诗歌意象反复、重叠句式、旋律讲究、时空交错等手法,使痖弦的这首诗尺短意丰,在有限的结构空间里寄寓着无限的诗意。诗人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情感,充满了对爱和青春似水流年式的咏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