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4.诗人在《妈妈》一诗中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诗人对“妈妈”表达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食即柴、米、油、盐,也就是说拾柴是家庭生活重要的部分。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当城市里的人们面对各种炊具眼花缭乱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式,以柴为炊。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诗人,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辛酸,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妈妈”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夜,月色溶溶,水天辽阔,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③许多事情一起涌来,而且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全部完成,巨大的压力让王经理寝不安席。 ....④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但社会上的良医与庸医在医术上往往判若云泥,患者选择中医诊疗须异常谨慎。 ....
⑤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⑥南京风光宣传片中,摄影师抓住了中山陵音乐台上光线、角度、白鸽飞舞的姿态浑然天成....的那一刻进行拍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 ①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此句没有“紧张或危急的情况”,可用“谈天说地”。②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作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合语境。③寝不安席:不能在枕席上安心睡觉。形容心事重重,无法安心。使用正确。④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形容差别极大。使用正确。⑤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使用正确。⑥浑然天成:形容诗文
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坦率直白是其抒情的主要特点。 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中国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国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D.外国经典诗歌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答案 C
解析 A项“其”指代不明。B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才能胜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很明显,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尤其是精细而准确的背景,它不像那种大而无当的笼统介绍,说些无比正确而毫无意义的废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我们还得想一想,“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确实能打开“意义”的大门吗? ①为搜寻目标提供了依据
②文学批评家们振振有词: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 ③倒像是用细线五彩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 ④倒像是精确画出了位置的大比例地图 ⑤为查找失踪者提供了线索
⑥也不像含含混混的泛泛交代,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 A.③⑤⑥④①② C.④①⑥③⑤② 答案 C
解析 通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内容是说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理解的作用。首先可以找出文段中的句式“不像……倒像……也不像……倒像……”,可以推断出⑥排在第三处。根据⑥中“只把对象画了个朦胧含蓄的大概轮廓”推断出③排在⑥后。排除A、D两项。再根据③中“勾勒了一幅工笔人物”与⑤中的“失踪者”,推断出⑤排在③后,排除B项。 4.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B.④⑤⑥③①② D.③①⑥④⑤②
[例句] 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小溪奔流向前,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中,如果不与沙石撞击,就无法汇入江河。雏鹰振翅起飞,在冲入高空的过程中,如果不经历磨炼摔打,就无法翱翔蓝天。
解析 仿写时注意三点:一是对象的选择,应与例句的“小船”的特点相合;二是修辞应运用“拟人”;三是句式应选用“……,在……中,如果不……,就无法……”。
5.某爱好诗歌的中学生创作了一首新诗,寄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主编,并随诗附了一封短信,请求主编给予指点。下面是短信的正文,其中有些地方用语不是很得体,请找出三处并作修改。
我对您仰慕已久。作为中学生能得到您的指点是我的殊荣。特寄上近期拙作《绿湖清风》,敬请先生雅正。足下向有吟诗爱好,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您是大手笔,诚请费心斧正,不吝叨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殊荣”改为“荣幸”。②“足下”改为“敝人”。③“叨教”改为“赐教”。 解析 材料是一位中学生写给一位诗刊主编的信,解答时主要是要注意谦敬词语的使用。“殊荣”指特殊的荣誉,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荣幸”;“足下”是对朋友的尊称,用来说自己不合适,可改为谦称“敝人”;“叨教”是受到对方指教表示谢意时用的客套话,此处是“给予指教”之意,可改为“赐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6.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了比喻、象征、排比等修辞手法。本诗作者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再看原诗,分析判断,得出答案。根据诗中“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把握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就容易了。
7.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奇特的想象主要表现在前面九行诗中,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将绘画中的颜色由绿到黑,自然巧妙地排列起来,正好经历了生命由生到死的过程。让人思考,给人启迪。
解析 诗人把人们熟悉的生命以及与其有关的忠义、高洁、希望、悲哀等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的过程,正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的过程。做此题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过程表述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