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讳】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内讳】实际上也是家讳,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讳 【宪讳】指对上司官员的名讳 【个人讳】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名字的避讳。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另有避名称字、改变称呼.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封建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一是大量采用单名,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 忌讳 产妇称“红人”,月内不能串邻走舍;古人讳言大、小便,常有说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6、“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 D ) A.13、18 B.15、20 C.15、18 D.13、20
相关知识: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男子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37.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位卑处下位。而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B )
A 坐东面西 B 坐西面东 C坐南面北 D 坐北面南
相关知识: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左卑右尊)
表现在官职上,就是贵右贱左。所以,“右迁”是升职,左迁是贬职。, 室内座位最尊的是东向(座在西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座在北而面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座在南而面朝北),最卑是西向(座在东而面朝西)。(左尊右卑)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
38、在称呼上,古人常常把几种特征杂在一起来称呼,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请说一说前两人的称呼依次是用其什么。 A、籍贯、姓、名及字
B、籍贯、姓、字及名 答:( A)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
39、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
A、中州、B、扬州、 C、梁州、D、荆州 答:(A)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