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溶液
【教学目标】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 通过探究知道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及其应用,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4. 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3.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学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题目
知识点睛
考点一 溶液的概念
1.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5. 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温馨提示】
(1)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2)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3)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考点二 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 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 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3. 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
考点三 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 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
2. 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氧化钙的化合 3.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
考点四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 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注意:如果看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剩余,若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例题讲解】
1.(2018·绵阳中考真题)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硝酸铵 【答案】A
2.(2018·湖南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C.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答案】C
3. (2018·江苏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甜面酱 B.豆奶粉 C.白砂糖 D.花生油 【答案】C
4.(2018·山东中考真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氯化铁 B.氢氧化镁 C.小苏打 D.汽油 【答案】C
5.(2017·湖南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A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