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内容摘要] 改革进程中,新闻媒体从行政机构变成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身份的转变使新闻媒体发展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当前新闻单位的工作重心。受此影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也出现滑坡现象。本文从培养打造新闻工作者队伍和加强法纪制度建设两个方面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目标是使新闻媒体端正价值取向,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把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实现媒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
[关 键 词] 新闻职业道德 实例 利益 职业道德建设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中国也走出了计划经济时期,正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社会体系架构的一些环节也在不断变革之中。新闻媒体从行政机构剥离出来,由政府财政开支的行政部门变成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身份的转变使新闻媒体发展思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有些媒体摒弃了国家赋予的“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立身理念,成为广告大户的代言人,甚至是江湖骗子的谋利工具,把商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法则发挥得淋漓尽致;个别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念和执业理念也由社会公德正义的弘扬和捍卫者蜕变为金钱的奴隶。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形成的有关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的社会或阶段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2009年11月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发扬优良作风;坚持改革创新;遵纪守法;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新闻界普遍认同的各种概念文件,下面我们结合实例简略分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失现状和原因:
1、海南“毒香蕉”事件: 2007年3月13日,广州的《信息时报》发表一篇名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文章说广州香蕉大面积感染巴拿马病毒,几年内就会灭绝,这种病毒被称为“香蕉癌症”。3月21日,《广州日报》一条消息称“香蕉等十二种水果有毒残余,有致癌物残余,成了毒水果”。文章刊登后,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蕉癌”谣言四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至此,海南香蕉销量急剧下降,价格猛跌。据悉,2006年海南全省种植香蕉69万亩,产量108万吨。按照常规,每年11月底到来年的5月底,海南香蕉收获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过去连续三年产地收购价格在每公斤2至3元。据海南媒体指出,如今受“蕉癌”谣言冲击,每公斤香蕉降2元的话,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多万元。蕉农每天的巨额损失让本来就不富裕的不少农民家庭血本无归,只能每天对着滞销溃烂的香蕉痛哭流涕,让其生活身心陷入极大的困境。同时老百姓因相信香蕉有毒之说,也拒买香蕉,导致了不少老百姓因无法吃到香甜的香蕉而发愁。事发后,专家肯定的指出香蕉“无毒”,“香蕉癌”只会对香蕉有影响,对人体无任何影响。同时,海南省政府和中央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这一条虚假新闻造成的损失买单,但大量的人民税收的投入也只能挽回农民部分损失。这样的不靠谱的新闻竟然出自《广州日报》这样重要的党政
机关报中,以致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之重要。同时也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缺失之严重,能让这样严重的缺失横行也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所在单位监督管理制度的漏洞之大。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新闻单位的管理监督机制都敷衍了事的话,那其所管理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又从何说起呢。
2、景剑峰记者事件:2007年底,景剑峰赴山西调查吕梁市临县招贤镇段家塔煤矿、吕梁市离石区虎山煤矿老板薛卫军涉黑、打死人、盗采煤矿等问题,并在民主与法制社《要情》上刊发,公安部领导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在景剑峰进一步调查薛卫军背后保护伞问题时,临县警方突然发难,于2008年5月9日以窝藏逃犯的罪名将其刑拘,七日后逮捕,9月27日检察院诉至法院。最终景剑峰被临县检察院控诉三项罪获刑。
西安记者遭打事件:2007年13日晚10时许,华商报接到多名群众求助电话,称在西安市长乐西路,有百余人在此拦截由西向东的果农车辆。值班记者陈团结和杨月生前往该处采访。当晚11时15分,就在摄影记者陈团结用相机拍照时,胸牌印有“西北商务”等字样的人员一哄而上围攻两名记者。陈团结被打倒在地,相机被抢夺,有人在他头上、身上狠狠踩踏。文字记者杨月生被打倒后,爬起来冲出人群,向20米外停放的一辆110警车跑去求助,车内两名警察发动车辆,拉起警笛才驱散了歹徒。经西京医院和高新医院先后诊断,陈团结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头部疼痛,被确诊为脑震荡。杨月生多处软组织损伤,并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记者的一部数码相机、两个采访机、一个记者证、一个摄影包和数百元现金被抢走。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一半以上的新闻工作者处于患病、亚健康状态。 与之相对应的是较低廉的工资报酬,较普通福利待遇。在中国新闻界市场化后,新闻界竞争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除少数知名新闻工作者外,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处于中下收入阶层。加上市场化后必然会出现的经济利益的争夺,这就会导致新闻金钱化,新闻事业单位也就必然逐渐向钱看齐。从而使部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变质 。在权衡了现实与理想,金钱与压力,暴力与享受后,不少意志力薄弱的新闻工作者开始像恶势力妥协,逐渐跨越了职业道德的警戒线。在新闻界不断地冒出“红包门”,商家控制新闻传媒,记者遮黑,记者受贿报道虚假新闻等系列丑闻。其所属单位经济利益的追求、其职业的特殊性、危险性、缺乏保护、物质世界的诱惑以及部分新闻工作者个人素养水平低下等因素,无疑成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丧失的重要原因。
以上两个实例很好的反应了一对矛盾,新闻工作者有很大的权利又缺乏基本的权利。他有很大的权利是因为他有一只可以产生“蝴蝶效应”的笔,特别是在我国党报性质新闻媒体中,记者权利更大。拥有这样特殊的权利,正直的新闻记者视之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令,为国家正义事业而奋斗。当然也被一些利欲熏心的人视为可以用来进行某种交换的资本,不管是从记者本身角度而言还是从不法人士角度而言。说它缺乏基本权利是因为新闻工作者从事的事业是舆论监督 ,既要面对各种势力,又要穿梭于不同利益争夺体间,左右为难。而且既没有执法能力,又没有执法权利,无论是黑恶势力还是有不当行为的政府官员,都把他们当成多管闲事的讨厌者,是只会打小报告的可恶者。即使是老百姓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常会出现拒绝采访,阻止采访等事件。这就使得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安全权缺少了保障,四面不讨好,缺乏面对强势力的独立受保护权。在物质上也缺乏特殊补贴等权利保护。
针对以上实例的分析,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完善新闻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建立更加健全的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逐渐淘汰落后低俗的新闻机构,严格整治各种商业控制的新闻机构。同时不断扩大新闻
事业透明度,建立健全老百姓监督新闻界机制,严格把关新闻机构内部监管实施效果。
2、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素养、职业道德要严格把关,并且不断跟进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同时对新闻工作者要进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3、提高记者待遇,不断提高记者社会地位。
4、建立新闻工作者者受独立保护权体系。对各类新闻工作者进行分类登记,对于从事社会事件,战争报道等高危险领域的新闻工作者进行严格考察。考察通过登记后,对符合标准的记者实施特殊保护。对于这类记者,被采访对象无权采用任何形式的政府权力限制新闻工作者(比如拘禁、逮捕等),对新闻工作者实施各种理由的各类限制须上报被采访政府上一级政府机关,并由上一级政府机关协同新闻工作者所在单位核查事实,采取各类行动。同时,对于已经拥有特殊保护权而有违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应给予更家严厉的惩罚。
5、在对新闻工作者的各项优势政策之后,新闻工作者监督管理体系也应该建立健全。建立全国新闻工作者网络档案管理体系,要求在体系中突出优秀新闻工作者模范,标记有道德缺失行为新闻工作者,同时建立平民监督举报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媒业不断地赶超着西方新闻传媒业,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新闻传媒业的转轨之期不少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难以跟上步伐的现状。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路还很长,但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资料:
1) 《中国媒体调查》 凌非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1
2)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 陈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3 3) 《新闻传播学论稿》 董天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8 4) 《传媒的四种理论》 弗雷德里克·S·希伯特 /[美]西奥多·彼得森/威尔伯·施拉姆 著 戴鑫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