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一、课文填空
18.《将相和》这篇课文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品质。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本书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我还知道《史记》中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章节。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语积累:宁(nìng)为(wéi)玉碎,不为(wéi)瓦全。
19.《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再写了借箭的经过:诸葛亮在大雾之时,利用曹操的疑心,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最后写了借箭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多疑谨慎。
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借船的事,果然鲁肃报告周瑜时不提借船的事;他料定三天后必有大雾,果然三天后大雾漫天;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果然曹操只会放箭,不敢派兵出战。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 广为流传。 20.《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施耐庵。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无所畏惧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文中,作者把大虫的吼声比作霹雳,
9
把大虫的尾巴比作铁棒,说明大虫攻击力强、凶猛无比,大虫抓人用了扑、掀、剪三招,武松都闪过了,最后在哨棒折断的情况下,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突出了武松勇敢而机敏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
21.《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巨石中迸出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为第一个大胆地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所以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西游记》中随唐僧西天取经的三个徒弟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知道《西游记》中有名的故事还有三打白骨精、降伏牛魔王、大战红孩儿等。 二、词句解释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夜晚住宿在石崖下面,白天游览在山峰、奇洞之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三、我知道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三顾茅庐(刘备) 万事俱备(诸葛亮) 铁杵成针(李 白) 毛遂自荐(毛遂) 程门立雪(杨时) 望梅止渴(曹 操)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单刀直入(关羽)投笔从戎(班超) 纸上谈兵(赵 括) 卧薪尝胆(勾 践) 精忠报国(岳飞)指鹿为马(赵高) 江郎才尽(江 淹) 四、我积累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满载而归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孙权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10
第六单元 走进信息世界
一、 词语积累
(昏庸)无能 (如临)大敌 (故伎)重演 (按兵)不动 (绘声)绘色 心急(如焚) 无底(深渊) (一落)千丈 (铤而)走险 (源远)流长 长途(跋涉)
二、 理解填空
1.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在教室里,学习、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上网浏览,与亲戚、朋友通信,都是在获取信息。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递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2. 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后期,昏庸无能的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点燃边防线上的烽火,戏弄诸侯。
3. 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菲迪皮茨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是为了将“我们胜利了”的信息传到雅典。
4. 1942年,哥伦布用漂流瓶传递信息。
5. 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
6. 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
7.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用火车、轮船、飞机等传递信件、报刊。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信息的传递越来越方便、快捷。
8.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报信、漂流瓶、驿递等,我还在课外了解到古人还曾用鸿雁传书、飞鸽传书等方式来传递信息。相对于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古人传递信息花费的时间长,传递的速度比较慢,信息量小。 9. 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是:①确定研究的问题。②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③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④形成自己的观点。⑤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0.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11
11.研究报告的一般写法:①问题的提出②调查方法③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④结论 12.积累:
①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陆凯《赠范晔》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哪怕远在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药虽然是苦的,但有利于治疗疾病;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于改正错误却是很有帮助的。
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传说东夷族首领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商朝末年,理氏改为李氏。唐朝时,“李”为国姓,也正是那时,李姓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姓。
14.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走进信息世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本次综合性学习由《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了解了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学会了根据信息填写调查表,也清楚了网络可以救人,但如果利用不当,沉迷其中,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危害。我还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观察、记录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