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7:1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4.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5.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4分)

16.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吗?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⑤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 “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节)

17.第②段中引用诗句“当时年少春衫薄”目的是什么。(6分)

18.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标题“音乐性的美”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20.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虞书》论乐首曰诗言志推本于言志以此知上世之说诗未有不先义理者也。《论语》所载圣人之以诗为教者,无非治心治身、事父事君之道,曰不学于此,则无以从政,无以能言,其犹面墙而立。若是者,岂声歌之说乎?抑义理之说乎?郑氏

【注】郑氏指郑樵,宋代学者。

【注】

知乐之当歌诗耳,若夫诗之重夫歌者,则彼乌足以知之?

——[清]程廷祚《诗论》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虞书》是五经之一《 》中的篇目。《论语》中孔子曾用“兴、 、 、 ”四个字来概括《诗》

的教化作用。(4分)

23.这段材料中,程廷祚反驳了什么观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三国演义》中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

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谋杀。

B.《茶馆》中的常四爷,因谈国事而获罪见其耿直,丧失“铁杆庄稼”特权后自食其力见其吃苦耐劳,送菜给

王利发和为松二爷买棺下葬见其重情义。

C. 掌管水码头的顺顺有两个儿子,虽然天保的豪放豁达、不拘小节更像自己,但顺顺更偏爱气质似母亲,不爱

说话,聪明而富有感情的傩送。

D. 霍拉旭一直是哈姆莱特忠诚的朋友,他告知哈姆莱特鬼魂之事,保守哈姆莱特装疯的秘密,帮助哈姆莱特观

察看戏的国王,哈姆莱特中剑后又欲和他共死。

E. 由于不认识字,阿Q在被砍头前只好请长衫人物替他画一个圆圈,他起初还遗憾画得不够圆,后以“孙子才

能画的很圆的圆圈”的理由又原谅了长衫人物。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有“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的诗句。这“尺幅鲛鮹”是什么?其下落如何?(5

分)

(2)《茶馆》第二幕中,王利发遇到了哪些社会恶势力的敲诈?他的处理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文学与乡愁 陈少聪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以乡愁为主题的书写,俯拾即是。拿起一本唐诗宋词汉赋来,每三两页必有一篇写乡愁。有写流放离愁的,有写出塞征人的悲怆的,更有无数写闺中怨妇的凄怆和游子的羁旅思归。凡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背诵出几首来。“乡愁”恐怕早已成了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命基调了吧。

古人出门是大事,往往一别经年,山川阻隔,千里迢迢,那种乡愁摧肠揪心。几千年前《诗经》里就充塞着书写乡愁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唐诗里高适的《燕歌行》写征人的苦辛,少妇的悲怆,又是多么动人心魄。杜甫写昭君出塞的千古名句,读了更是令人心碎神销。随手拈来,便有如许之多沉重的乡愁之作。

“乡愁”在英文里译为nostalgia,指对过去的眷念之情。纯粹古典的乡愁因地理的隔离而引起,是种痛苦;而nostalgia则属于一种甜蜜的忧伤。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所表述的几乎全是这种对过往的眷念之情。记忆往往于人们最不经意之际猝地来袭,常因某种音符、某个旋律或某种气味等等感官的刺激而骤然之间勾起浓烈鲜明的回忆。

还有一种乡愁,境界更加抽象,它除了追念既往,也遥想无穷的未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是这样一首诗。崔颢的《黄鹤楼》所写也是类似的境界,诗中的“乡关”未必指家乡,更像泛指人生的归宿。诗人对生命世事兴起无限感怀:人生何其渺小,人生当何去何从?这种乡愁,不限于诗人,是人类自古以来共有的感怀。人生短暂,似白驹过隙;在宇宙间,人永远只是一个过客。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不也正有同一种感慨吗?诗人在接触到这旷古的大寂寞后,也是接触到终极的乡愁的时刻,而这刹那的悲情与颖悟,往往启发了伟大文学作品的诞生。

26.以乡愁为主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2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如何表现乡愁的?(4分)

28.材料中写到了哪几类乡愁?它们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B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不用“休威相关”。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

2、C(A不符合逻辑,应该是六分之一在前,五分之一在后。B并列词语语序不当,“论证与调研”应改为“调研与论证”;成分赘余,删去“在……后”或“经过”D成分残缺。可在“利用”后加“的城市”。) 3、D(“吹梅”代指吹《梅花落》曲子,其余各项运用了比拟手法。) 4、D(先综述,再具体。)

5、C(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A (怵:引诱,诱惑) 7.(3分)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8.(1)(3分)(徐中丞)立刻捉拿首犯示众,众人惊慌散去。徐中丞随后追捕(其它)犯人,(其它)犯人再也没

有敢占据山林了。

评分建议:“徇”、“ 嗣后”、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天气严寒,徐中丞的大衣皮皮毛脱落,按察使包括把自己貂衣借给徐公,徐公披上后忘记了(别人的

衣服),鼻涕和唾液都抛洒在貂衣上。

评分建议:“裘秃”、“假”、 “披之如忘”、“涕唾交挥”,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擅长攻心(方法奇特);善用律令;勤勉专注,一心为公。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徐中丞名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亲名叫徐农。徐中丞小时候听到邻居家小孩读书的声音,非常高兴,跪在祖母面前说:“希望送孩儿到村里私塾去读书。”祖母答应了他。于是(徐中丞)考中了康熙癸巳年进士,多次升迁至福建汀漳道台。漳州民风好斗常杀人。抓捕他们就会聚众占据山林。有人请求派兵镇压,徐中丞说:“不需要。”命令强壮的士兵分路扼守险要关隘三天,估计他们的粮食将要吃完,派遣人深入打探,用好言好语引诱说:“垂下手(指缴械投降)走出山林的就免除罪行。”按照他说的,果然逐一成对走出。(徐中丞)于是埋伏那些人的仇人在道路旁,仇人见了大声呼喊说:“为首的人就是某某人。”(徐中丞)立刻捉拿首犯示众,众人惊慌散去。事后徐中丞追捕(其它)犯人,(其它)犯人再也没有敢占据山林了。

(徐中丞)后来升任江苏布政使,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间皇帝下诏让他出任,他没有答应 ,直到守丧期满丧服除去才进入都城,乾隆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的麦子长势怎么样,(徐中丞)回答说:“因干旱麦苗将要枯萎了。”(乾隆)又问如果得到雨水会怎么样,(徐中丞)回答说:“即使下雨也没有益处。”(乾隆)又问到任用人的标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3vgv8kch03gznb0gt563y3j84vsiw00a9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