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2:2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准是什么,(徐中丞)回答说:“那些擅长建言献策供采纳的人即使机敏也不是真正的人才,那些不明是非的人即使清廉实际上是有损国家的人。”皇上深深地感到他说的话是对的,不久就升任江苏巡抚一职,他对于权贵不去打探一点消息(意即不巴结奉承),但对于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以及同出师门的是不会忘记的,他说:“这是人生彼此相遇投合的开始。”

(徐中丞)审理案件如有神助,宿松有个寡妇田氏,对她的婆婆很是孝顺。她丈夫的哥哥为夺其家产,逼迫她改嫁,找一帮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逼迫她,结果她自刎于途中。那哥哥诬赖说她是掉进水中淹死的。徐公坐在公堂上(审理这个案子时),让一个黑衣女子现身堂上声音凄清地如有冤情哭诉,然后招来田氏丈夫的哥哥对质,田氏丈夫的哥哥一见就毛发颤栗,说出了实情。徐公对自己用搬神弄鬼的办法破案深感愧疚,而满庭官吏都看到和听到了,这事也不能掩盖了。所有案件,都在官署依法判决,杜绝别人影响,太守县令如果来拜谒,(徐中丞)就会让他们判案考验他们的才能,并教导他们说:“苛刻地引用法律条文就会伤了和谐,太过迁就包容就会助长坏人作恶,这些要警戒啊!法律条例,就如同医书《本草纲目》,不善于用药的人就会(用它)杀人,不善于使用法律的就和那情况一样啊。”

(徐中丞)性格清廉诚信而绝不自我夸耀。曾经在庆贺长至节(即冬至节)时,天气严寒,徐中丞的大衣皮毛脱落,按察使包括(人名)把自己貂衣借给徐公,徐公披上后就好像忘记了(别人的衣服),鼻涕和唾液都抛洒在貂衣上。家人私下里轻声说:“这是包公的衣服。”徐公非常惭愧赶紧谢罪道歉。一会儿谈论公事兴起,(鼻涕和唾液)挥洒如故。听诉讼审理案子(徐中丞)饿了,家人就供用米饭,他一边判案一边吃饭,不一会儿嘴角、面颊都红了,大概是误把红色墨水当作饴糖了,毛笔和筷子交替而下,不能够再辨别了。晚上坐在白木床榻上,点着一盏光焰闪烁的灯,手里拿着书在读,即使是除夕元旦也不停止。幕下的门客怜爱他,准备了丰盛的酒席邀请他,徐公则大吃大喝,不问是什么样的饭。他平常日夜思考的,一举一动之间,都是爱民忧国的事情,知识感到时间不够罢了。所以对穿衣吃饭睡觉的事情,人们常常因此供给他,徐也是因此欣然接受,不把丰盛还是节俭放在心上。担任吴州巡抚未超过一年,就以疾病请求告老还乡,船停靠在淮安的时候去世了。他在遗书上说:“希望皇上革除弊政,不要反复改变政策;广泛地考察但心中要有主见。爱护百姓不让他们骄傲,选用人才要先追求他品行端正。”奏章呈上,人们以此把他比做朱文端公。皇上痛悼惋惜,赏赐祀贤良祠,享年五十八岁。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点名时令为秋季(1分),与尾联“捣衣”照应(1分);描绘了萧索的景色(1分),烘托了诗人寂寞孤独的心境(1分),奠定了全诗感伤、凄凉的情感基调(1分)。

11.诗人通过城弧鸟独等描写,流露了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乡心欲绝时听到了远处的捣衣声,表达了作者无尽的乡思;(2分)全诗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2分)(只要答到具体的情感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1)蟹六跪而二螯;(2)朝菌不知晦朔;(3)雷霆乍惊;(4)猿猱欲度愁攀援;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 清荣峻茂;(7)生于毫末;(8)日生不滞。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3.① 突出“在河之洲”的神秘圣洁及她之于我的魅力;(2分)②承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引出下文实地踏访现实中的“在河之洲”。(2分)

14.从视觉和人的内心(心理) 感受角度(1分),运用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又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1分) 以及多组叠词,语言富有韵味(1分),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2分)

15.① 自然生态美丽动人;(1分)②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1分)③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分) 16.①“在河之洲”是窈窕淑女曾经生活、恋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往、缅怀。②“在河之洲”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③“在河之洲”有着美丽的芦苇、温泉中有着尽情戏闹的男女,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欣赏、钦慕。④“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7. 表明初唐诗歌风流、潇洒的特点,以此类比冯、虞、褚书法的轻盈华美、婀娜多姿,进一步说明初唐的审美理想(或趣味标准、艺术要求)。(每点2分)

18.首先,指出孙过庭把盛唐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并将之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其次,阐释孙过庭抒情理论的内涵:盛唐诗歌和书法已经不再是对物质存在的客观“再现”“模拟”,而是更在乎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抒情”,它们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最后,得出结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每点2分)

19.①音乐性的美表现为浪漫性、抒情性,是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②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盛唐各艺术部类,传递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图和文化心理,成为盛唐时艺术的美的灵魂。③形式上表现为盛唐时“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与它们的音乐性特征密切相关。(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0.评分参照2017年江苏高考评分细则。

文题材料中,有一个关键词“低头族”,它是由“手机”和“冷落”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关键句“信

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看出,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作文题目尽管要求自选文体,但就这个作文材料来看,写议论文要好一些。因为如果写记叙文,则可能只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如某人因沉迷于手机,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事业遭受失败等。如果写议论文,则大有内容可写,如分析“低头族”现象的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从而使文章有深度。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 “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被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文科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虞书》论乐 / 首曰“诗言志” / 推本于言志 / 以此知上世之说诗 / 未有不先义理者也。 22.尚书(或“书”) 观、群、怨(4分,每空1分) 23.(郑樵持有的)声歌之说(“说诗以声歌为先”亦可)。 【参考译文】

《虞书》评论音乐,首先说“诗歌表达思想情感”。从表达思想情感上来推求诗歌的根本,因此知道上古评论诗歌,没有不以义理(即思想内容)为首要标准的。《论语》记载孔子用《诗》来教导子弟的,都是提高身心修养、孝敬父母忠于君主的道理,并且说不学习《诗》,就无法治理政事,无法善于辞令,那就如面对着墙站着而一无所见。像这样,是主张以声音曲调为首要标准呢?还是主张以思想内容为首要标准呢?郑樵知道音乐包括唱诗罢了,如果说诗重视歌唱的话,那么他哪里能够知道其中的道理(即根本上,诗是通过其思想情感的抒发而不是通过歌唱来发挥其教化功能的)呢?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A E (A.“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错误,张飞以酒智取瓦口隘;E. 阿Q自己画的圆圈) 25.⑴是宝玉赠黛玉的(1分)两条旧手帕(2分)。黛玉临终抱恨将此焚毁(2分)。

⑵巡警、大兵、特务(3分)。圆滑世故(1分)、逆来顺受(1分,“委曲求全”“胆小怕事”亦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体裁多样;数量多;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广(表现了许多阶层/人群的生活);流传广泛(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命基调);感人至深;形成传统。(一点1分,答五点给满分5分) 27.今昔对比,借景抒情。(每点2分)

28.“纯粹古典的乡愁”,因长期远离故土(2分);“对过去的眷念之情”,因感官刺激而骤然勾起浓烈鲜明的追忆(2分);“终极的乡愁”,因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人生归宿的不确定(2分)。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3vgv8kch03gznb0gt563y3j84vsiw00a9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