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MATLAB基础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 2、掌握MATLAB的基本运算指令。 实验内容:
MATLAB的启动和退出方法,各菜单项的功能;MATLAB的部分基本运算指令。 实验题目:
1、自拟题目验证矩阵的生成、运算、翻转指令。 2、求解线性方程组AX=B。
1 1.5 2 9 7 3 0 3.6 0.5 -4 4 -4 其中A= 7 10 -3 22 33 , B= 20 3 7 8.5 21 6 5 3 8 0 90 -20 16 3、求方程 x^4+7x^3 +9x-20=0的全部根。
实验二 MATLAB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MATLAB的编程方法,命令窗口的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方法,控制程序流程的常用指令及其结构,以及函数文件的调用。 实验内容:
1 M文件编辑器界面如下:
要求:
1) 简单程序的编写与运行。(自己找实例:程序M文件与函数M文件) 2) 熟练掌握各种程序控制语句。
循环语句:for循环 ,while循环 条件语句:if else elseif 分支语句:switch
continue和break语句
3) 通过实际程序编制及执行,深入理解程序M文件与函数M文件的区别。
2 MATLAB程序的编写。
input函数: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一个参数。 pause函数:暂停程序的执行。 disp函数:命令窗口输出函数。 实验题目:
1.求1~100的和。 2.求n的阶乘。
3.输入20个数,求其中最大数和最小数。要求用循环结构输入数据,然后调用MATLAB的max函数、min函数来实现。(strcat是实现字符串串联的命令) 4. Fibonacci数列(1.1.2.3.5.8.13…),就是数列中从第三项开始,任意一个数都是它前两数之和的数列。要求:编制程序,使得运行程序后,输入大于2的数n就可以输出Fibonacci数列的前n项。
实验三 MATLAB的绘图功能
实验目的:
掌握Matlab的图形处理功能,学会使用二维、三维图形绘制函数。 实验内容:
plot函数:plot(x,y) plot(x,y1,’cs’,...)图形标记:title('加图形标题');
xlabel('加X轴标记'); ylabel('加Y轴标记'); text(3.5,0.8,'添加文本');
设定坐标轴:axis([xmin xmax ymin ymax]) 设定最大和最小值axis ('auto');将坐标系统返回到自动缺省状态axis ('square');将当前图形设置为方形axis ('equal');两个坐标因子设成相等axis ('off');关闭坐标系统axis ('on');显示坐标系统subplot函数
特殊坐标图形:双对数坐标、单对数坐标、极坐标图。 三维图形:plot3函数;mesh函数;surf函数。
实验题目:
1.在[0 2π]范围内绘制二维曲线图y=sin(x)*cos(5x)。 2.在[0 2π]范围内绘制二维曲线图。 y=|1000sin(4x)|+1
3. 在[–6,2]范围内用plot和fplot函数分别绘制二维曲线图。
4.绘制z=sin(x)*cos(y)的三维网格和三维曲面图,x,y变化范围均为[0,2π]。
实验四 数值计算
实验目的:
特殊矩阵的实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M,行列式的值的求法。 实验内容:
常见的特殊矩阵有零矩阵、幺矩阵、单位矩阵、三角形矩阵等,这类特殊矩阵在线性代数中具有通用性;还有一类特殊矩阵在专门学科中有用,如有名的希尔伯特(Hilbert)矩阵、范德蒙(Vandermonde)矩阵等。
MATLAB提供的内部函数eig可以用来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det可用来计算矩阵的行列式的值。
设矩阵A为一方阵(必须是方阵),求矩阵A的行列式值的格式为:det(A)。 矩阵求逆及其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 实验题目:
1、已知向量v =[1;2;3],试建立以向量v作为主对角线的对角阵A。
2、已知矩阵A=[1 2 3;4 5 6] ,试从矩阵A分别提取主对角线及它两侧的对角线构成向量B、C和D。
3、A=[1 2 3;4 5 6;7 8 9;9 8 7],分别用triu(A)、triu(A,1)和、triu(A,-1)从矩阵A提取相应的上三角部分构成上三角阵B、C和D。 4、求A的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A =
1.0000 1.0000 0.5000 1.0000 1.0000 0.2500
0.5000 0.2500 2.0000
5、用inv函数求4题中方阵A的逆阵A-1赋值给B,且验证A与A-1是互逆的。 6、输入一个矩阵A,取出A的第2行第1列的元素;取出A的第1,3,4列的所有元素;让A的第1列和第3列互换;删除A的第2列。
7、 3*4维的1矩阵,产生4*2维的随机矩阵,产生4维的单位矩阵。 8、 输入任意矩阵A,B(它们维数相同),命令A(:)和A(:)=B会产生什么结果。 9、 a=[1,3,5;5,8,3;6,1,6],b=[3,6;9,3;4,7],c=[3,7,9,4,0,7],d=2:6,求
[a,b],[a;c],[a,b;d]. 10、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1) w=2*(1+0.34245*10) (2)y?2??2[(1?
?6????)???0.8333???],其中?=3.32,?=-7.9 44????15?4??83?1??? , B??253?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7811、 已知:A?0???????3617????320??(1)A+6B 和A?B?I (2)a*b 、A.*B、B*A
(3)A/B及B\\A
(4)[A,B]和[A([1,3],:);B^2].
2?0.7780??2310?41?45?655?,取出其中前3行构成的矩阵B其前两列构12、已知A???325032???6?9.54543.14??成的矩阵C,其右下角3*2子矩阵构成矩阵D,B与C的乘积构成矩阵E,分别求E 实验五 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统计处理方法,多项式运算与求根方法。 实验内容: 使用查取最大值命令,查取最小值命令,求中值命令,求和命令,求平均值命令,求积命令。 多项式求根命令,命令格式:x=roots(A); 建立多项式命令,命令格式:A=poly(x); 求多项式的值,命令格式:Y=polyval(A,x) 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实验题目: 1.已知某班的5名学生的三门课成绩列表如下:
相关推荐: